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记者眼中的红线女

2013年12月11日08:44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记者眼中的红线女

六十年代的红线女婉约美丽,右图中她在勤奋练功。中新社发

2009年7月17日,红线女在指导小选手。 记者王燕摄

2008年12月25日,红线女和马鼎盛及重孙在一起。记者黎旭阳摄

红线女家的客厅。记者黎旭阳摄

  ——本报记者眼中的红线女

  女姐印象

  本报驻北京站记者吴以萍

  感恩红老师

  教我唱戏提携我

  红线女老师走了,当我得知这一噩耗时,万分悲痛,因为在21年前,我们有过一段缘分。

  21年前,我还在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读书。临近毕业时,红老师知道我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届导演系本科生,就向我的老师、著名京剧艺术家李紫贵先生打听,并希望要走一个女生,紫贵先生推荐了我。正好红老师在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住在北京饭店,约我见面。那时的红老师60多岁,风姿绰约,气度优雅。我初时紧张的心情很快就平静下来。才聊一会儿,广东团就要出发去机场了,红老师干脆利落地决定要我,并在就要离开的车上向我挥手说:“我们广州见了。”

  三个多月后,我乘火车南下羊城。到了广州,红老师直接让人接我到排练场看她排戏。这时我真正体会到红老师办事是多么的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她同时也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更深刻地了解到,只要是为了粤剧,红老师都是倾情投入。

  由于初来乍到,红老师对我的生活非常关心,常常叫我到她华侨新村的家里吃饭。吃饭时大家其乐融融。因为还有几个年轻同事是住在她家里的,红老师随时可以说戏谈艺,时刻沉浸在粤剧的氛围中。

  红老师看我表演基础不错,还想专门找琴师辅导我演唱,希望我在粤剧舞台上一试身手,做一个能导能演的全才。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她带我到红勘体育馆和刘德华、叶倩文一起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是一场公益演出。当时我对香港演艺界一无所知,当我和刘德华、张学友一桌吃饭时,还不知他们就是流行音乐界的两大“天王”。由此可见,红老师在提携后进上的良苦用心!

  红老师,您走好。天国里依然有舞榭歌台,红船戏棚,八和子弟,鼓板锣声。您带走了一个粤剧的时代,但您所塑造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段段动听的粤韵粤情将永远流传!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