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百姓日子更红火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跑赢CPI、同步GDP,“钱包”鼓起来,生活更精彩;
这是民生底线更扎实的一年——“全民养老”制度上实现,“全民医保”覆盖13亿人,中国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社保体系;
这是劳动者更有奔头的一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人生出彩的机会激励着无数颗跃动的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召开一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一项项惠及民生的好政策密集出台,点亮亿万人的笑容。
把握民生脉动,好政策惠及更多人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着力点。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和政府把更多关注投向促就业。
“我国每年新增1000多万就业人口,必须大力促进就业创业,一是要集中精力抓发展,二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实,三是劳动者要转变观念。”2013年5月在沈阳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
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仍要“快马加鞭”。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劳动者感受到温暖:减免税费,身处经济下行期的小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岗位更稳定;简化开业手续、给予小额贷款,创业的路走得更顺畅;首次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一时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再不是“断线的风筝”。
好政策激发着活力,全国就业人数不降反升。到今年9月底,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的就业预期目标,预计全年就业将再创十年来的新高。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也牵动着党和政府的目光。
10月29日,政治局就住房保障问题首次进行专题学习。“总有一部分群众由于劳动技能不适应、就业不充分、收入水平低等原因而面临住房困难,政府必须‘补好位’,为困难群众提供基本住房保障”——中央的承诺给住房困难群体吃了“定心丸”。
在2012年全国基本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601万套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新开工630万套,圆更多人安居梦。11月27日,吉林通化75岁的贾淑珍老人搬进了棚改房丽源小区,窗明几净、通暖气通上下水,“这辈子还能住上小楼,老高兴了。”2013年,全国棚户区改造超过300万户,未来5年将达到1000万户。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看病难看病贵困扰着许多人。党和政府下大力气破解这道难题。
刚跨入2013年,一项好政策就送到了农民身边。国务院确定,新农合大病保障扩容,肺癌、尿毒症等20种大病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开展利用新农合基金购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江西赣县,不幸患有尿毒症的黄发女不再为从哪儿借钱做透析而发愁,一周两次的透析,如今医保可以报销75%的费用。
提高医保起付标准、扩大基层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增加财政对医疗服务的投入,医改加速推向深入。最近,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群众反映看病方便了,超过80%的群众反映看病便宜了。
准确把握民生脉动,顺应百姓美好期待。我们看到,一年多来,中央领导走向田间地头,和老农共话桑麻;走进校园,了解大学生求职路上的喜忧;走进洪水过后临时搭起的帐篷,走进棚户区低矮的土房……他们在静静地倾听、细细地询问,及时发现百姓生活中的突出矛盾,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为中央的大政方针不断校正着方向,让国家的决策措施真正做到了“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