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2】

2013年12月09日08:53    来源:文汇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林肯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关于废奴派是否可能在大选中获胜的问题,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认为,废奴主义者中的激进派“他们谴责奴隶制是一种罪恶,准备不惜抛弃宪法和解散联邦来消灭这种制度”,但是没有成功的可能,他们企图通过选举制度获得大多数美国选民的拥护,取得最高国家领导权废除奴隶制,也没有这种可能,废奴派的宣传效果是“烟大于火”。美国史学家霍华德·津恩在《美国人民的历史》中也指出:“这样的一个联邦政府从来不赞成奴隶用起义的方式来结束奴隶制度……只能由白人来负责结束奴隶制度。”由此可见,黑奴的斗争与废奴运动的高涨虽然形成了美国历史上废除黑奴制的强大推动力,但仅靠他们自下而上的斗争,是难以最终实现废除黑奴制的伟大理想的。

  随着反对奴隶制与废奴运动的高涨,美国国内的政治力量发生新的分化与重组。1854年,原先的辉格党、民主党党内的反奴隶制的成员与前自由土壤党等组成新的政党——共和党。共和党在成立大会上要求废除《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废除《逃亡奴隶法》,要求把自由土地开放给农民开垦,要求实行保护关税等。共和党代表了北方资产阶级工商业者和西部自由民的利益,在一定意义上成了美国反对黑奴制的一个统一战线,因此废奴主义者们在1860年大选中支持林肯当选总统,他们要利用林肯的总统地位来实现废奴的目标。废奴派领袖温德尔·菲利普在选举第二天就发表演讲说:“尽管林肯先生既不是废奴主义者,也不完全反对奴隶制度,但他还是同意代表反对奴隶制度的观点。他就像政治棋盘上的一个卒子,其价值在于他的位置,只要使用得当,我们就能用他吃掉马、相乃至主帅,赢得全局。”所以,1860年大选中,美国人民选择了反对黑奴制的林肯,结束了南方种植园主长期对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控。美国历史将林肯推到了正面指导国家航船前行的“船长”位置上。

  林肯“行动路线图”的首要目标是统一而不是废奴

  如果说林肯成为美国总统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飞跃,那么他从一个奴隶制的反对者转变为伟大的黑奴“解放者”就是第二次飞跃。

  林肯任总统期间以“维护联邦统一”为最高目标行事,从反对奴隶制度发展到最终为挽救联邦而废奴。废奴派是根据“无条件废除黑奴制”为最高目标的路线图进行斗争,利用林肯的地位来实现废奴目标。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林肯的最终目标是维护联邦统一和美国宪法的权威性,废奴目标从属于联邦统一;而废奴派的最高目标是废除奴隶制,甚至不惜冲破美国宪法的底线实现废奴理想。

  为实现联邦统一,1861年3月4日,林肯在华盛顿发表第一次就职演说,绝口不谈奴隶制问题,阐明了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是他的执政理念与目标。林肯驳斥“州权论”,强调联邦不容分裂,坚决否认南方同盟作为独立国家的合法性。美国1787年宪法在政治理念上主要是州权派与中央集权派的妥协与斗争的结果,其目的是要在没有中央政府传统、各“州”为政的联合殖民地建立永久性的联邦,创建联邦政府,设计出一种既有中央权力又要保证各州主权的政府体系,因而在联邦权力与州权的确定、划分上面,在两者的关系和界限问题上不可避免地留下某些模糊之处,成为南方奴隶主分裂分子利用的缝隙。林肯坚持美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理念,以维护联邦统一与主权完整为己任,尽力消除“宪法危机”。”他还苦口婆心地劝导南方分裂派人士:“政府决不会攻击你们。只要你们自己不当侵略者,就不会发生冲突。”“我们决不能成为敌人。”

  霍华德·津恩评价林肯在解放黑奴中的作用时说,“正是亚伯拉罕·林肯,将商业需要、共和党人的政治抱负和人道主义的花言巧语完美地结合起来。他不是将废除奴隶制度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而是尽量使其接近这种地位,这样,他就能时不时被废奴主义者的压力和实际的政治利益所推动。当最富有者的利益和黑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林肯能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他能将这二者与美国正在兴起的阶层——前途远大、经济上雄心勃勃、热衷参与政治活动的白人中产阶级连接起来。”评价公允,分析深刻。

  林肯为挽救军事危局果断废奴

  在解放黑奴问题上,林肯主观上经历了长时间的犹豫,也不断驱除某些偏见。南北战争伊始,他为了避免4个边界奴隶州的脱离,不敢废除奴隶制度,错误地撤销约翰·弗里蒙特将军宣布的一项解放密苏里州奴隶的命令,还解除他的指挥权。1862年7月17日,林肯签署第二个《没收法》,授权政府解放联邦军队占领区的奴隶,把愿意移居的黑奴迁到美国以外的国家去。林肯并不认为黑人是平等的一员,他的提案始终有一个不变的主题——给奴隶以自由,送他们回非洲。不久,他又提出逐步、有偿的奴隶解放法案。这些方案既无法满足奴隶主的贪欲,又遭到黑人的强烈反对。

  虽然北方在综合实力(包括经济、地域、人口与资源)上远远超过南方,但战争初期,由于南方叛乱集团蓄谋已久,而北方被动应战再加上轻敌,故节节失利。战场失利引起北方废奴呼声的高涨,激进的废奴主义者提醒林肯“赢得战争是现实的需要”。林肯感受到巨大压力,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描绘当时的林肯“像一只记录压力变化的灵敏的气压计”。当激进派的压力增大时,当内战已发展到只有解放所有奴隶才能拯救联邦的关键时刻,林肯“倒向了左边”。他自己也坦承“事变控制了我”。1862年8月22日,他在一封公开信中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如果我们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一部分,我也愿意这做。”

  在战争危局下,林肯择时打出最后一张牌——废奴。1862年9月22日,林肯为了瓦解叛乱各州的战斗力,在内阁会议上宣读了《宣言》(它不适用于留在联邦内的奴隶州)。宣言规定,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叛乱各州境内的黑人奴隶即被视为自由人,可以应召参加联邦军队。9月24日,《宣言》公开发表。林肯说:“我只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是加里森的逻辑和道义力量,是全国的反奴隶制人民,是军队,成就了这一切。”(《美国通史》第2卷,349页)此言中肯。废奴主义者也认为,他们的神圣愿望已经因林肯签署《宣言》而取得了“最后胜利”。

  此后,共和党中的废奴派们担心战后《宣言》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为保障黑奴自由,要求从法律上巩固成果,林肯在此压力下于1864年总统选举中提出将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废除全国奴隶制度。赢得连任后,林肯力促国会立即通过宪法修正案。1865年宪法第13条修正案生效,规定“在合众国境内或属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不准有奴隶制或强制劳役存在”。1870年批准生效的第15条修正案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签署《宣言》虽然是林肯政府内战中一个军事策略,却是推进美国文明的一大步。首先,废奴宣言使内战从宪法战争提升为革命战争,自由黑人积极参军提高了联邦军战斗力,保证了联邦政府在内战中取得最后胜利;其次,解放黑人奴隶是一场革故鼎新的人权革命;再次,解放黑奴与维护联邦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最后,黑人奴隶的解放与美国联邦的统一为今后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从一纸宣言到黑人解放的现实仍需长期抗争,维奴派的残余及其种族偏见也决不会自动消失。林肯被暗杀的惨剧,林肯后时代某些奴隶主的反攻倒算,三k党的倒行逆施等,说明黑人争取自由的道路上仍然布满荆棘乱石。《宣言》生效100年后,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中,说:“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一悲剧性的事实,即黑人仍未获得自由。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命仍惨遭种族隔离桎梏和种族歧视枷锁的束缚。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繁荣的汪洋大海所包围的贫困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蜷缩在美国社会的偏僻角落,感到自己是自己国家里的流放者。”言之凿凿。

  当然,从林肯签署《宣言》到百年后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再到近半个世纪后的2008年大选产生了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这不能不说是美国黑人解放事业的成果与承续,但美国的种族歧视并没有因此而消弭,带有“种族歧视”因素的事件仍然在美国时有所闻。就在今年7月,美国一名枪杀黑人少年特雷文·马丁的白人协警被宣判无罪,旧金山、费城、纽约、华盛顿等美国20多座城市数千民众走上街头,抗议判决结果不公。看来,要完全实现林肯和马丁·路德·金种族完全平等的梦想尚需后人继续努力。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