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血验亲
此时,韩昇正在紧锣密鼓地从历史学的角度分析曹氏的各种族谱,进一步确定抽血验亲的范围。
上海图书馆有一项馆藏非常丰富,就是族谱资源。根据韩昇整理出的结果,全世界曹氏族谱共275种,上海图书馆就藏有118种。韩昇带领复旦历史系的研究人员,对所有能找到的曹氏族谱进行了全面查阅,并绘制出一份大致的曹操后人采样地图。
“有一些民间族谱中会发生记忆的偏差,但是大部分族谱真实的程度超过我们的预想。”韩昇说。
在一份族谱中,记载了河北真定(今北京)的一支曹姓,往南迁到安徽时,两兄弟分别去了广东和赣南。韩昇找到赣南的一份族谱,正好说是从真定而来;那支去了广东的,也有族谱作为印证。
118份族谱,大致确定了几处最接近曹操后裔的居住地,一是以安徽亳州为中心,安徽、山东、河南、江苏4省的交界处,这也是安阳汉墓被发现的地区;江苏、浙江和湖南等省沿江地区也有分布,这是曹氏宗族南迁的路线。
在后来的几个月里,大多数时候,李辉和韩昇会根据族谱、电话中获得的信息,带上100支试管,背着冰盒上路。辽宁、山东、安徽、江西、湖南、广东……韩昇负责采访这些志愿者,并给他们提供的家谱“留影”;而李辉负责抽血。
李辉说,一般当地的曹氏子孙都很配合,也会有一些人对抽血认亲的方法还心存疑虑。
“我们在浙江金华一个村子里面采血,偶然听说另外一个村子可能跟我们抽血的这一家是同宗。于是我们找到了那个村的村长,聊了半天我们要验DNA的想法,他开始还挺支持,后来一听说要抽血,就不干了,说自己从来不参加宗教活动,我们也只得作罢。”李辉哭笑不得地回忆着这个“小插曲”。
李辉说,在这些曹家集中居住的地方,基本上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历史传统:不演京剧里面有关曹操的唱段,因为京剧里多是骂曹操的。
无论是韩昇、李辉,还是参加采血的曹氏后人们,都在等待着那个藏匿在Y染色体里的鉴定结果,那是曹操的“遗传密码”。
夏侯氏基因
寻找曹氏后裔高度重合的基因类型,也许就能解开曹操基因的密码。然而,有关曹操出身的一个历史争议却让取样过程变得越发莫测。
翻开《三国演义》,第一回曹操就出场了,“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
《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流传最广的三国题材文学作品,“曹操本姓夏侯”也就成了最广为人知的版本。但《三国演义》演绎的成分颇多,与史实相去甚远。不过,曹操本姓夏侯的说法,并非《三国演义》首创。
韩昇说,曹操的父亲曹嵩的确是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政敌吴国人为了丑化曹操,写了一本书叫《曹瞒传》。这个传里面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来自夏侯家。
如果曹操真的本姓夏侯,那么基于曹姓后人中的基因很可能会非常混乱,DNA采样将如何进行下去?
韩昇说,其实对这一点,史学界早有否定的推测。中国人过继的基本原则是从最亲的人那里过继。曹操祖父曹腾兄弟四人,子女众多,不可能从旁姓过继子嗣。再者,夏侯家和曹家世代通婚,曹操还把他的女儿嫁给夏侯家,如果本姓夏侯,那岂不是他的女儿要嫁给自己的堂哥?
不过,正是由于曹操扑朔迷离的身世,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采样的范围有所扩大,既包括自称是曹操、曹丕、曹植后人的家族,也有自称曹参后人的家族和一般曹姓,还找到了夏侯姓和一个很少见的姓氏——操。据说,这是逃亡过程中的曹操后人,将“曹”姓隐去,取了谐音“操”而来。
几个月的时间里,韩昇和李辉在全国各地采集的对象包括79个曹姓家族的280名男性和446个夏侯、操等姓氏在内的男性志愿者,最终样本总量超过1000例。大部分家谱资料也影印保存下来。
然而,课题组刚刚开始的基因检测,就得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结果。
李辉回忆,浙江有一个村子,全部都是姓曹,他们家谱上记得详详细细,从曹操传到他们现在的人,每一代每一个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演变过来的都有。在对他们的血液采样分析中,李辉发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Y染色体类型——O1a1。
几年前,李辉曾经调查过姒(音si)姓群体的基因。结果显示,他们的主要类型是O1a1。姒姓传说是大禹的后代。同样是以大禹为始祖的姓氏还有夏侯氏。
这个结果让李辉震惊不已,他马上在网上又发了一个夏侯氏“召集令”,在上海地区找到了四个姓夏侯的人。结果做下来他们又大吃一惊,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居然都是O1a1这个类型。
难道史学界推论有误,曹操真的是夏侯血统吗?
随着样本的增多,李辉进一步研究发现,O1a1这个类型在江浙一带很常见,占到人群的30%,并非曹姓和夏侯姓独有的共同点。从遗传学上讲,不能构成推断曹姓和夏侯姓共同血缘的依据。
那么曹操后人共同的基因在哪里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