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滴血认“曹” ——曹操家族DNA破解寻踪(组图)【2】

2013年12月03日11:00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滴血认“曹” ——曹操家族DNA破解寻踪(组图)

  曹操没有后人?

  韩昇和李辉第一次撒出的网,并没有如愿捕到鱼。

  在茫茫人海里寻找曹操后人,就像大海捞针一样,一千多年后的今日,曹操后人在浩瀚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早已被淹没掉了。

  一个很可能让研究夭折的问题浮现出来:曹操有后人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个项目就彻底“搁浅”了。

  但作为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的韩昇,坚定认为曹操是有后人的。

  根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嫔妃除了原配丁夫人无子嗣外,共育有二十五男。其中比较广为人知是曹丕、曹植、曹冲。在族系延续中记录最详细的,自然是后来登基做了皇帝的曹丕这一脉。

  不过,曹魏后来被司马氏篡政,有一种说法是曹氏一族被灭门。但韩昇说,司马氏篡魏确实诛杀了曹操不少后人,但绝没有灭门。

  司马氏篡魏是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开始的。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执政的大将军曹爽(曹操侄孙)拥魏帝曹芳(曹操曾孙)出都城,到高平陵祭明帝,留在洛阳的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曹爽束手就擒。随后,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受牵连者达五千余人。这段历史的真实度是确定无疑的。

  韩昇认为,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诛灭的是曹爽这一族,而不是曹操的全部直系子孙或者整个曹氏宗族。曹操的曾孙曹芳仍然当着傀儡皇帝。

  不过,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曹操直系到第三代后,就没有正宗后人了。此说似有依据,曹芳并非曹操之孙魏明帝曹叡嫡子,而是养子。曹芳被收养之前身世不明。

  对此,韩昇表示,即便曹芳并非曹叡亲生,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世袭继位原则,曹芳也应该是曹操本族近亲。更何况,“我们要找的并不只是曹丕这一脉,而是曹操25个儿子留下的后人。”

  曹操有25个儿子,25个儿子都封王,在多妻制下,又生了大量的孩子。曹丕称帝,他有9个儿子,又是大批的男孩子出现。

  一千多年前的那场宫廷政变,曹魏皇族并没有遭受灭门之祸。传说背后的真相是,最后一任魏王——曹操的孙子曹奂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居住在曹操的下葬之地邺城。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家族,逐渐远离权力中心。他们的踪影,在文献记录中已无迹可寻。然而,他们的血脉却在延续。

  世风盛行贬曹的年代,多数曹操后裔选择了沉默。有人甚至改名换姓,不敢认祖。李辉和韩昇决定将DNA的链条往前追溯。

  公元前209年,江苏沛县人曹参跟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建立汉朝后,封曹参为平阳侯。这位西汉的开国元勋,《三国志·武帝纪》里明确记载,就是曹操的先祖。已经查阅过的曹氏家谱中,有不少家族虽然没有提到曹操,但都尊称曹参为祖先。

  也许那些尊称曹参为先祖的,就隐藏有曹操后裔。

  “搭车”曹操墓

  从曹魏到唐,韩昇把上海图书馆的文献重新翻了一遍,又在馆藏的上千个墓志中,把所有曹姓墓志都找了出来。他还带着十几名学生,在上海图书馆把118家曹氏家谱翻阅影印。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查找曹操后人,千头万绪,进展缓慢而艰难。正当韩昇为此心生焦虑之时,曹操却自己“跳”出来了。

  2009年12月27日,河南安阳公布了发现曹操墓的消息,一时轰动全国。曹操墓真假的巨大争议随之甚嚣尘上。

  韩昇和李辉都意识到,曹操墓引发的“曹操热”,让他们的研究有了一个突破口。

  曹操墓发现一个月后,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个“英雄帖”:面向全国征集曹姓、夏侯姓男性参与Y染色体检测,调查研究曹操DNA。

  DNA,一种双螺旋缠绕结构的排列,组成每一个人独一无二的密码,犹如ID信息,与人的一生相伴随。

  人类每一代遗传中,DNA都会经历神秘的塑造,有重组,也有保留,这是我们每个人与祖先既有相似、也有差异的原因。其中构成生命的遗传基因中,男性DNA中的Y染色体是代代相传的,子代能完整继承父代的Y染色体主干不受混血影响,保证了Y染色体主干的严格父系遗传。

  这种稳定性,恰恰与中国长久以来的姓氏传承一致。

  如果曹操的后人存在,那么他们DNA的Y染色体,必然有一致的信息,这种一致,能把李辉和韩昇的研究带向生活在1900年前的曹操。

  从科研的角度说,李辉和韩昇的项目与曹操墓的发现并无直接关系,但曹操墓的大新闻却让他们搭上了“顺风车”。

  很快,李辉办公室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了。

  安徽舒城县里有个曹姓家族,家谱名为“七步堂”。听名字就可以知道,因为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他们认为自己是曹植的后人。

  56岁的曹佑平是“七步堂”主修曹氏家谱的主编。根据他家这一支家谱的记载,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但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据介绍,舒城“七步堂”这一支从谯国郡(今安徽亳州一带)迁徙到河南,然后又搬迁到湖北江陵。在明朝初年人口大转移中,从江西迁移到舒城,是曹志这一支的后代。

  “七步堂”的族谱上,写着一世祖为汉相曹参。很多历史传说中,都说曹操是曹参的后代。所以当曹佑平看到复旦发出的“英雄帖”后,马上给远在上海的李辉打了一个电话。

  “他们希望检测DNA, 明确他们是否是曹操的后人。”李辉回忆道。

  非常巧合的是,韩昇在上海图书馆馆藏的曹氏家谱中,也找到了一支可能是曹操后代的家族:恰好也在舒城的“仪壹堂”。

  几经辗转,李辉联系到已退休的舒城县万佛水利站原站长、时年66岁的曹忠义,告诉他“仪壹堂”有可能是曹操之后。

  曹忠义手里有一份详细的“仪壹堂”家谱,从序言部分看,编制于嘉庆十年。但是这份家谱中并没有与曹操有关的直接记录。曹忠义说,老家谱中应该是有的,但是在早年一场水灾中遗失了。

  能够找到祖先,是曹忠义一直盼望的事情。所以一接到李辉的电话,他立即组织了家族三房人,准备接受抽血化验。

  在“英雄帖”公布之后,主动找来要求验血的曹家后代越来越多,“基本上是他们打电话来找我们,这是全世界第一份基因家谱。他们也很重视,也觉得很荣耀。”

  李辉说,不管是不是曹操后代,只要来找他们的人确实姓曹,实验室就会进行采血验亲,看看他属于什么类型。课题组不仅仅要弄清曹操的基因,还要弄清楚曹姓整个的发展脉络。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