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土地制度改革
“摊丁入亩”
——影响了中国人的生育观念
如果要论对古代中国家庭、生育观念影响最大的改革,大概要算清朝的赋税改革“摊丁入亩”。
所谓“摊丁入亩”,就是将历代相沿的人头税(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直接废除了已延续几千年的“人头税”,失地和无地农民及其他劳动者摆脱了千百年来的丁役负担。
由于加重了有土地者的赋税负担,摊丁入亩制度一定程度上限制或缓和了当时愈发严重的封建土地兼并现象。
摊丁入亩的同时,朝廷也放松了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此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当“打工仔”,从而调动广大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清代的这项土地制度改革,起于康熙年间,它是在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实行的“新增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乾隆时期,摊丁入亩制度在全国推广、施行。
这项改革带来的另一影响是,人口的快速繁殖,这可能是清朝统治者没有想到的。
所谓“丁”,即人口,之前因为要缴纳人头税,老百姓特别是底层民众是不敢多生育的。在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已达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当然,影响清朝以后中国人生育观的并不仅仅是人头税的取消,清代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但取消“人头税”无疑是最大的因素。
声明:“一方钩沉”栏目文章系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先生供本报专稿,摘转请务必与作者本人联系。
(倪方六)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