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丰收之都 生态转型【2】

2013年10月30日09:03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丰收之都 生态转型

  精品农业

  加快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主产区

  作为丰都农业重点之一的肉牛产业,为实现载畜量与环境容量相适应,该县正在进一步壮大庭院牧场,着力发展循环经济。

  记者在该县三合街道峰顶村采访时看到,村里引进的牛粪加工厂已经投入使用。一天可处理20吨的牛粪。周边农户牧场的牛粪可在这里统一处理后,再回土用以种植牧草、食用菌、西瓜等作物。

  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街道还在以峰顶村为核心的周边布局了高粱、蔬菜、红薯等原料种植基地近2000亩;引进苕粉加工厂、酿酒厂等,产生的苕渣、酒渣又可以用来养牛,保证肉牛有充足的食材。

  “峰顶村通过庭院牧场发展循环经济,是全县发展精品农业、加快建成绿色有机农产品主产区的一部分,政府大力扶持,农户也十分踊跃。”何川东说,今年6月初,县里就出台了发展庭院牧场的相关标准和扶持政策。通过验收的农户,除了可继续享受基础设施配套的补助和扶持外,每户还将有最高15万元的贴息贷款,或纳入微企给予3万元补助资金。目前,全县已发展庭院牧场750余户。

  而另一方面,丰都拥有垂直型、多元化的立体地貌特征,可充分利用特殊小气候细化布局,大力发展有区域特色的、品质更高的特色产业,对此,该县已做出规划。

  该县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丰都正在加快构建‘1+6’特色产业体系。”“1”即肉牛,以建设“中国肉牛之都”为目标,力争两三年内实现肉牛饲养、交易和屠宰加工100万头、加工销售收入100亿元、龙头企业100家的“三百”目标,让农民“牵着牛儿奔小康”;“6”即10万亩红心柚、20万亩榨菜、15万担烤烟、10万亩花椒、5万亩龙眼、5万亩猕猴桃。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使农民在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中增收致富。

  在布局上,北岸以渠溪河流域为主轴,以红心柚、榨菜、花椒和水产养殖为主体,突出抓好30万亩精品农业基地建设;沿江以涪丰石高速公路为轴线,在纵深两公里范围内,打造50公里长的花果产业带;南岸积极发展烤烟、蔬菜、栗子大米、猕猴桃等,城郊和高山建立蔬菜基地;包鸾市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要加快建设,使其成为“科技大观园、城市后花园”。

  生态旅游

  澜天湖将发挥后发优势

  距离丰都县城43公里的仙女湖镇背靠武隆仙女山,海拔1400米—1700多米,生态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有一个600亩的天然湖泊——澜天湖,既有湖光山色,还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风景秀丽。

  “由于过去未经开发,从丰都去仙女湖镇的交通也不太便捷,不少的游客都是从武隆仙女山过来的。”丰都县旅游开发建设管委会副主任秦梓鑫说,2009年起,县里引进旅游项目,依托南天湖镇自然保护区,启动开发了近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的“大澜天湖景区”,包括正在建设中的澜天湖旅游度假区、仙女湖镇旅游集镇、南天湖镇综合服务区和规划建设的慈古山旅游景区、沱沱坝水库等配套工程。

  记者在22平方公里的澜天湖旅游度假区施工现场看到,各种主题公园、旅游地产、星级度假酒店、滑雪场、轻轨森林小火车等核心旅游项目正在有序进行中,道路、水库等相关配套项目也在加快推进。

  秦梓鑫告诉记者,两年内,澜天湖旅游度假区将发挥后发优势,成为重庆高山休闲旅游的升级版,预计能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他同时透露,制约景区发展最大的因素之一 ——垫江丰都武隆高速公路的选线工作已接近尾声,有望在2015年前开工建设。道路建成后将串起澜天湖景区,届时,主城市民到景区仅需要100分钟。

  发展高山生态旅游,这里的村民也因此受益。仙女湖镇拆迁了一批房屋,将有3000多人搬进新建的安置房。很快还会有高山生态移民政策,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销厂沟村村主任夏传于说,这两年来,他明显感到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许多曾经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全村八成以上的劳动力现都在景区当技工、砖工、木工等,月均收入有4000多元。“村民们是‘沾了’生态的‘光’,没有好的生态,就不会有旅游开发价值,这里就仍是种包谷洋芋的小山村……”

  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丰都,未来将更加突出民俗休闲旅游,加快建成“尽善尽美”的全国知名旅游胜地——“尽善”是指名山“鬼城”的上善文化,“尽美”则是指高山生态休闲旅游。

  下一步,丰都将早日把名山旅游风景区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同时,加快雪玉山开发,构筑武平、太平、都督“金三角”高山生态乡村旅游样板,打造横梁特色农家乐、渠溪河畔红心柚园、包鸾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打好“生态牌”,让更多群众受益。

  集约集群

  发展低碳环保的特色工业

  在丰都县工业园区的核心组团,占地3.7平方公里的水天坪园区内,一向很少涉足区县的楼宇工业,正在这里悄然兴起——来自九龙坡区的一家工业地产商在去年4月承建了1000亩的重庆携港都市工业园,一期规划建设的近170亩地(规划总面积为1000亩),将主要用于IT、创意、笔电配套等产业的中小企业入驻。目前,10万平方米的厂房、倒班房和配套设施已经建成,整栋18层楼高的创意产业大厦今年底就将投用。

  是什么原因吸引了主城的地产商来这里入驻?丰都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江涛说,丰都改变了过去发展工业园区的模式,通过引进工业地产商,对标准厂房进行开发、建设、出售、租赁等,能更好地集约利用土地,发展产业集群。在除主城之外的所有区县中,丰都这一模式走在了前沿,是该县更加突出集约集群拓展,加快发展低碳环保的特色工业的一例缩影。

  地处“圈翼”联动的重要节点,又是长江经济走廊的重要支点,丰都的物流成本、边际成本低,在三峡库区中用地条件也较好,具备发展新型工业的条件。江涛说,水天坪机械电子产业园内,曾经的机械制造、船舶、轻工等主导产业如今已重新调整了定位,开始大力培育光电、软件、创意、IT、生物制药、笔记本电脑配套等多项产业,并将逐步形成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楼宇工业等产业集群。

  “现在,我们的工作已经不是招商引资了,而是招商选资。”江涛告诉记者,立足生态环保、低碳节能,我们的任务是优选一批产业链长、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产业项目,绝不饥不择食、竭泽而渔。

  事实是,随着涪丰高速、渝利铁路在年内相继运行,丰都即将融入“一小时经济圈”。一些“一圈”内的主导产业如笔记本电脑配套、软件、创意等产业,将逐步引入丰都。相反,一些有污染的或者附加值不高的产业,比如水天坪园区2010年引进的一家木制品加工企业,因为有噪声和气味污染,目前正在协调将其搬出。

  为更好地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丰都还将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加快推进“一区五园”建设,打造千亿工业集群。水天坪机械电子产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加工、楼宇工业、中小企业;玉溪工业物流园重点发展船舶制造、货运物流、机械制造;湛普建材工业园重点发展水泥、石材、陶瓷;镇江化工园重点发展化工产业;红岩食品工业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记者 周立 蔡杨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