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剧本拍卖会拍不出有话语权的好编剧

2013年10月15日08:53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剧本拍卖会拍不出有话语权的好编剧

  国庆节前夕,一场在网络吆喝了几个月的“中国剧本拍卖会”(以下简称“拍卖会”),终于在几次延期后召开了。

  说起“拍卖”,总让人联想到在敞亮的酒店大厅中,精美的拍品在一旁展示,拍卖师口若悬河,买家从容举牌。然而,这场剧本拍卖会的地点设在北京东五环外的一家中型饭店内,一个只能容纳80人的无窗会议室里坐满了买家——影视公司代表;而卖家——编剧们,只能站在会议室外狭窄的走廊中。

  参拍的一名编剧抱怨道:“没想到场地那么小,都不让我们进场。”一名工作人员一边安抚“正好大家在外面可以多交流嘛”,一边指挥着“快,再往里面多搬几把椅子”。一阵忙乱后,拍卖会略显仓促地开场了。

  161部剧本,仅有1个买家

  拍卖会主办方梦制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剑虹介绍,参拍剧本要符合一定条件:“如果是小说改编权,必须是已经出版的畅销书;如果是电影剧本,作者之前要有电影作品;如果是电视剧,应该已经写完了至少一半以上集数。”

  浏览拍卖图录发现,业余编剧占了绝大多数,161部参拍剧本涵盖了都市、农村、青春、玄幻、历史、恐怖等所有你能想到的类型,还有“魔幻爱情喜剧”、“乡村与县城结合的悲情剧”、“历史动作片”等诸多作者自创的混搭类型。电视剧剧本的起拍价在1万元~3万元每集,电影则是几十万元不等。当然,也有要价高达800万元的电视剧——这个题为《猪八戒下凡》的剧本,作者连怎么植入广告都周到地替买家想好了——可惜最后也没卖出去。

  剑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原本订了300人的场地,怕来的人少冷清,于是换了这个80人的会议室。”从现场来看,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只是,来的人虽多,成交量却是惨淡的。

  拍卖师念着每一部参拍剧本的名字和价格,并问:“有人感兴趣吗?”回应她的往往是沉默。买家们淡定地喝着茶,玩着手机,心不在焉地翻着手中的图录,和会议室外人头耸动的热闹形成反差。

  拍卖中途穿插了一首歌曲版权的拍卖,几个“北漂”摇滚歌手还来到现场献唱。一名“100号先生”举牌买下了这首歌曲的版权。直到拍卖会结束,“100号先生”都是唯一举牌的买家,他一共买下了一首歌曲、一部话剧剧本、两部电视剧剧本和两部小说改编权。他不愿意透露自己所代表的影视公司。

  剑虹对这样的结果并不感到意外:“有些编剧对自己的期待太高,对拍卖抱着买彩票的心态。我们只是想为没名气的编剧们提供一种新的渠道,并不想、也不能打破原来的游戏规则。”

  写剧本的不一定是编剧

  在拍卖会开始之前,记者采访了编剧刘和平,曾撰写《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电视剧剧本的他对拍卖会预言:“不太可能出现竞价的场面。”不幸被他言中。刘和平说:“剧本拍卖,给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新的通道。不过,写剧本的这些人是不是编剧,我心里首先要打个问号。”

  他认为对影视作品而言,剧本最难:“方方面面都要懂,机位、镜头、戏剧结构……不是拿起笔、敲着键盘,上来就能写的。现在不会写剧本的人来写剧本,已经成了普遍现象。”

  参拍剧本中,有一部电视剧的作者是一名农村妇女周杏暖,她利用照顾孩子之余,半年写了32集。这次为了参加拍卖会,她交了800元的参拍费,还专程从老家河北饶阳赶到北京。虽然最后没能进到现场,也没把剧本卖出去,她还是坚持“不把这个卖出去,不会写下一个”。周杏暖说:“写小说太麻烦,还要写人物、心理。在网上查了查剧本的格式,挺好写的,就写了。剧本三分之二是我的亲身经历。”至于剧本一共有多少字,一集多长,她茫然地摇了摇头。

  豆瓣网上有一个小组“中国编剧邪会”,管理员韩辰辰解释名字的来由:“‘邪’取‘协’的谐音,看上去更戏谑一点。”小组目前有8916个组员,而且每天都在增加,各种买剧本、卖剧本的消息在小组中实时更新。韩辰辰说:“近年国内影视行业快速发展,让编剧成了一项名利双收的工作。除了每年从各大艺术院校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还有很多传统的文字工作者,包括作家、编辑,一些理科出身的人也逐渐加入这个行业中。”

  韩辰辰认为,编剧行业的门槛不高,稍微有些文字功底的人经过短时间训练就能写出较为完整的剧本,因此也使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这并不全是贬义,很多成功的编剧不是专业出身,但他们丰富的知识体系和生活阅历也是优势。”韩辰辰说。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