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让节能减排不再成为沉重话题【2】

2013年10月05日06:30    来源:经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让节能减排不再成为沉重话题

  强力阻击污染

  站在邯郸峰峰矿区的南环路上,只见这里路两边绿树掩映、草地葱葱。可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遍布着小白灰、小石料和小煤场等“三小”企业,环境乌烟瘴气,当地群众对此很有怨言。

  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启动后,该区立即行动,从摸清底数做起。经上级排查,发现区域存在非法“三小”企业达到301家。该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参与的总指挥部和16个分指挥部及9个推进组,进行限时取缔。截至7月底,全区301家“三小”企业已全部按标准彻底取缔,一举减少区域粉尘排放765吨。

  峰峰矿区抓工作立竿见影的行动告诉人们,抓环境治理,说困难就困难,说简单就简单。只要按照“达到环保标准的,继续干;达不到环保标准的,立即关”的要求去落实,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调研中,邯郸市市长回建说:“我们邯郸是能源消耗大市,也是污染排放大市。辖区内不仅有大量钢铁、能源、化工等企业,工业污染十分严重,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三小’企业及建筑工地。以2007年为例,邯郸全市主要污染物中的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到了5.04万吨和20.71万吨,与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是其同等产值排放污染量的三四倍。”

  为此,邯郸决定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行动进行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攻坚。全市成立了生态环境集中整治领导小组,逐年下达限期治理目标任务,还同时采取污染减排一票否决的考核责任制,全面完成国控、省控重点企业自动监控系统,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运行。

  在进入“十二五”后,邯郸继续把大气污染治理列入整治重点。特别是在今年,全市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攻坚战。市里对所有集中整治项目实施了挂图作战,仅上半年就完成投资17亿元,共确定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项目901项,目前已完成663项;共排查出各类“三小”重污染企业1710家,已取缔小企业1175家;确定大型企业原料场仓化、棚化建设138家,已经完成43家;确定主城区扬尘整治1217个,已进行整治,使得全市在两年间分别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2.13万吨,二氧化硫减排5.28万吨,下降率达到8.89%和11.64%,与省里下达的指标比较,相当于两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

  提质增效显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污染物,实质上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而我们实施节能减排、杜绝环境污染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的过程。因此,节能减排工作对企业、对社会来说,都是开启提质增效闸门的过程,只要认真去抓,产生经济效益是必然的。邯郸仅资源回收利用一项,每年产生的效益已经接近百亿元大关,相当于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邯郸市市长回建如是说。

  在邯郸地界上,最早、最彻底认识这一问题,并在这一领域取得成效的是邯钢集团。“十一五”以来,邯钢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改造。2006年至2012年,邯钢累计节约淡水近4000万吨,节约外购水费近8000万元,企业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97.6%;利用工业余热、余能、利废发电累计高达117.9亿千瓦时,按照350克标煤发1千瓦时电计算,可节约标煤410余万吨,相当于一座大型煤矿4年的产量,节约外购电费50多亿元,相当于每年节约7亿多元。今年上半年,企业节能减排再创新高,利用三余发电已经超过15亿千瓦时,节约外购电费7亿元以上。

  通过节能减排的倒逼,企业放弃了低端产品的生产,转向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从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邯钢累计研发新产品221个,其中97个填补了河北省空白,增创效益6亿多元;累计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95项,其中汽车用钢开发能够满足汽车整车用材98%;成为河北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荣获了河北省钢铁行业惟一“能效领跑企业”称号。

  邯钢总经理郭景瑞感慨说:“最早开展节能减排时,我们的认识仅仅限于社会责任方面,觉得邯钢是国有企业,应该在改善区域环境中起带头作用。谁知道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是名利双收。”

  邯钢前行,新峰紧跟,为了把新峰所在区域每年产生的1500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作为“城市矿山”进行开发,他们倾力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初步形成国内领先的以“消化”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为基础的“静脉产业”运营者。待所有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