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心区域将停止新建商品住宅,五环外地铁沿线的一些闲置用地将用于建设租赁房,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就近居住。同时,北京近期启动小商品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
昨日上午,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了副市长陈刚所作的《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标本兼治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报告提出,交通拥堵不仅是简单的交通发展问题,还与城市规模、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息息相关。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 焦点
限中心城大医院扩张
为了解决中心城人口聚集的问题,北京将从严控制中心城建设增量,疏解和优化中心城功能,并分区域控制中心城的建设规模。其中,中心区域将坚决停止新建商品住宅和大型公建项目,严格控制旧城的新增规模,停止大拆大建。严格限制医疗、行政办公、商业等大型服务设施的新建和扩建;原则上不再新增产业功能区,扩建原有产业功能区必须同交通设施支撑能力相匹配。所谓中心城,目前是指东西城。
此外,科学编制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中心城大型医院扩张,鼓励以整体搬迁或主体搬迁等模式,逐步疏解服务全国的综合性及专科性医疗机构,近期要重点建设通州国际医疗服务中心。同时,积极整合同一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引导患者分层次就医。此外,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就近划片”的入学政策。
批发市场或迁至河北
陈刚表示,北京将启动2013年《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的修订工作,完善全市的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严格限制未列入规划目录的商业物流设施建设。
近期,北京将重点启动中心城小商品交易市场整治和外迁工作,加快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4大商业交通堵点治理的前期工作。
对此,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在现有网购等新模式盛行的情况下,一些小商品批发市场如何发展确实需要梳理。比如大红门批发市场,进货的和买货的基本都是河北人;包括动物园的业态模式,有关部门也在进行梳理分析。黄艳表示,从近期来看,凡是不服务北京本地的一些低端业态,都要逐步进行调整。北京也正在跟河北省对接,一些批发市场可能搬迁到河北。
沿轨道交通建租赁房
陈刚表示,北京将建立就业和住房对接机制,促进就近居住。
陈刚提出,针对中心城外围已建成的大型居住区,研究制定促进就地就业的政策。利用轨道交通沿线的闲置、空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建设租赁房,明确配租对象,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就业人群就近居住;探索通过产业园区配建职工宿舍、试点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或者企业自有用地建设租赁房等方式,加强针对产业功能区的住房保障。创新住房供给和管理政策,鼓励通过住房置换、租赁房、人才公寓等多种方式,提高居住与就业对接的灵活性。
与此同时,提高社区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减少中长距离的基本生活交通需求。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逐步实现社区居民从居住地出发,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就可解决子女就学入托、看病购药、菜篮子、米袋子、休闲娱乐等基本生活需求。
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表示,从目前看,新房往往在五环之外,而买房的人,上班则往往在城里。为改变这种情况,今后北京在产业与居住建设方面,要控制时序,避免一个地方建立了大批住宅,却没有产业的情况,从而造成交通拥堵。黄艳同时表示,此举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