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勿忘“9·18:要” 铭记历史 而不是铭记仇恨【2】

2013年09月18日08:59    来源:新华时政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勿忘“9·18:要” 铭记历史 而不是铭记仇恨

  国耻日 不能总是铭记仇恨

  中日国民印象持续恶化

  从贸易政策到领土争端,中国和日本之间似乎总在酝酿着各种各样的分歧。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彼此的负面情绪。

  双方给出的理由倒不见得有什么新意。实际上,大多数理由都来自于两国数十年来的分歧。但是,由于双方都没有采取重大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往往在双方间或做出的简短否认和仓促决定之后,变得愈加严重。[详细]

  5月26日,约30名右翼组织“加油日本”成员和渔民当天乘坐4艘渔船到钓鱼岛附近水域钓鱼及视察附近区域。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海洋局周日表示,中国海监66、26、46船编队继续在“中国钓鱼岛领海”内巡逻,并“对日方侵权船舶进行了监视取证和驱离”。图为日方拍摄的中日海监船对峙的照片。

  调查显示九成中日民众对彼此国家印象不好

  调查报告显示,在2013年,中国普通公众对日本“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对不好”的比例高达92.8%,比2012年增加了28个百分点,而对日本印象好的比率仅有5.2%,较2012年下降,对日负面印象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社会精英和高校师生对日本总体印象相对稳定,“印象很好”和“印象相对较好”的比率较普通公众高出许多,“印象不好”比率远低于普通公众。

  与此同时,普通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继去年出现大幅恶化之后,今年的情况更为糟糕。高达90.1%的受访日本人对中国“印象不好”(包含“印象相对不好”),去年这一数字为84.3%。相反,对中国“印象良好”(包含“印象相对良好”)的日本人仅为9.6%,去年为15.6%。[详细]

  强迫他人仇日的逻辑很危险

  买日系车,赴日旅游,其行为人都是无辜的同胞,他们都是在自己权利范围内进行合法消费。但是,仇日者却不讲理地将他们作为侵犯对象,这显然是要强制他人一起仇日。无论是日本侵华之前,还是侵华之时,都不是所有日本人皆狂热,日本国内也有反战派,反战行为也一直在进行,但是日本法西主义者对他们进行残酷震压,毫不手软,尾崎秀实等日本众多反战人士,或牺牲或受打击,命运悲惨。而国内一些极端仇日人士,对不合己意的同胞不是同样冷酷无情吗?

  强迫他人仇日的种种言行,本质上是不尊重他人权利、不遵守社会规则的极端自我行为。不要被极端民族情绪误,这种强制逻辑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们奉行的是“逆我者亡”的行为法则,心中没有法律和公理。[详细]

  超越仇恨 以德报怨

  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里,陈列着这样一座铜铸雕:一对农民夫妇领着一个男孩,母亲慈爱地凝视着孩子,孩子依恋地仰望着母亲。

  铜像有一个感人的名字:感谢中国养父母碑。那个小男孩是一名日本战败后遗孤的化身。

  这座碑是1450名日本遗孤为了感谢将他们抚养成人的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自发捐资筹建的。

  “雕像浓缩了半个多世纪日本遗孤与中国养父母间的真挚情感,彰显了中国养父母‘以德报怨’的博大胸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详细]

  铭记历史 忘记仇恨

  3日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8周年的纪念日。对94岁高龄的抗日老兵张立志而言,这个纪念日也同时叩开了他关于战争的苦难记忆之门。

  “这么久了,我的恨已经慢慢变淡,但对战争和战友们的记忆永远都不会淡忘。”老人说。

  张立志1919年出生在山东莒县,20岁不到就参军跟着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打游击,“在当时,保家卫国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

  惨烈的战争给他留下许多难以磨灭的“纪念品”,包括左手掌日军子弹穿过后留下的伤疤。但对张立志而言,最宝贵的是一张如今已经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4位年轻战士穿着军装站成一排,表情肃穆。[详细]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