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问题是个好东西”——云南组织系统探索开展随机调研纪实【2】

2013年09月16日19:1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问题是个好东西”——云南组织系统探索开展随机调研纪实

  研究问题——随机调研不是“随意调研”“随便调研”,要“背着问号”捞实情

  随身携带地图作指南,见村进村、见户入户,见人就问、随地就谈……随机调研的随机性可见一斑。不过,随机并不意味着随意。

  不久前,昆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彭琪到昆明市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开展随机调研。针对中层干部的管理问题,彭琪事先认真查阅了有关干部人事制度和开发(度假)区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把相关的政策精神烂熟于胸。

  “这项工作事关干部切身利益,既涉及许多政策问题,又关联诸多历史背景。只有对这些有了准确的把握,调研工作思路才能更清晰、目标才能更明确。”他说,在注重“随机”的同时,精心策划、充分准备,“背着问号”搞调研,这是随机调研的又一个基本方法。

  找准“穴位”、抓住“要害”。随机调研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参与这项工作的干部普遍认识到,只有以“挖深井”精神开展随机调研,注重研究问题,剖析根源,才能发挥调研工作应有的作用。

  2012年,省委组织部的干部到一个州随机调研,发现一个党支部原来只有2个党员,接着1次就发展8个,第二年却又因为实在不合格清退4个。

  这个问题引起调研干部的关注。通过与基层干部的交流发现,原来根源并不在基层。省委组织部曾有过不成文的要求,一是要消灭党员空白村民小组;二是10个党员的党支部,可以给钱建村民小组活动室。结果,基层为了完成任务和得到好处,对党员标准就放松了。

  调查研究“隔层纸”,政策落实就会“隔座山”。

  在开展随机调研的过程中,云南省委组织部明确要求,发现有些政策不落实,首先不要指责基层,而是要从政策制定的本身找原因。如果发现一些政策确实不符合实际,那就先从自身改起。

  开展随机调研一段时间以来,当地干部感觉机关工作氛围出现了明显变化:研究工作和政策措施时,空对空的现象基本没有了,没有人再说虚话了,而是谁的随机调研最深入,谁就最有发言权,谁的意见就最受到重视。

  目前,在云南组织系统,下基层随机调研已经成为一种工作方式,有空就下去,带着问题下去。

  “说句实话,现在不经常下去跑一跑,开展一下随机调研,关在办公室,自己心里都不踏实,抓工作的底气都不足。”省委组织部干部陈兴良说。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