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也是人,不能只是人文关怀,应用制度保障”
医生的责任是治病救人、帮助患者获得健康,然而,当今社会,常充斥着对医生职业素养的质疑。在中国,医生少患者多,面对高强度的劳动量与偶而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生群体的利益谁来保障?如何消解医患之间的心结?
北京市发改委调研员付建荣
医生也是人,不能只用人文关怀一种形式,医生的尊严应有制度保证。医生有了健康和安全才能给更多人带来健康。
我的建议应加强医院咨询台管理、培训,因为咨询台是第一时间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另外,加强就诊提示,北京是全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区,很多患者来自外地,应该在医院每个楼层标注清晰示意图,方便患者快速找到就诊科室;再有是应有医疗查对制度,避免医疗事故,缓解医患矛盾。
“相约守护”应是双向的、长期的,以患者为中心,落实每项医疗服务。从细节做起,才能取信于民,让医疗体制改革健康发展。
北京市东城区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韩建
我认为医生工作环境要改善。很多患者都挤在诊室门口,怎么说都不听,诊室内进个人都难,可以推广叫号等措施。另外,换位思考的方法应该坚持。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街道新华里社区青年汇专职社工王媛
就诊方法需要多宣传。北京儿童医院是全国比较权威的医院,患者来自全国各地,有很多患者对网络、电话预约挂号都不了解,没有预约,当天又挂不上号,患者会白跑一趟。另外,医院应设置医生出诊时间表,每个楼层科室放置一张出诊表,患者可以自取,不必都挤到咨询台问医生。咨询台的患者多,可以根据患者大概人数确定咨询台医生的数量。
北京京铁金属材料公司办公室主任孙培
就在体验当天,我在网上看到上海一个儿科医院发生暴力事件。我觉得可以邀请更多普通患者参与“相约守护”体验活动,看看医生工作环境与他们的辛苦。让患者了解医生的苦,可以减少人为隔阂、矛盾,相互理解。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梅
我参加体验初衷是孩子报考了医学专业,想了解医院环境到底是怎么样。在同仁医院药房,很多工作人员坐在药箱工作和学习。
现在医患关系中,不只有医生与患者相互理解的问题,还有利益分配的问题,比如医生的收入分配机制。现在一个医学生,大部分都选择考研,需要进行8年学习,还需要做住院医师3年,总共11年之后才可以工作,花费这么多时间与经历,加上工作强度大,医生的收入理应与劳动投入挂钩。
北京春秋国旅职员蒋巍
我在医院还是看到有患者辱骂医务人员,医生应该有安全环境为患者治疗,应该增加安保人员。另外在诊室,患者有时不知道医生是否在诊室内,可以在候诊门挂一个牌,医生不在请稍候,第一比较人性,第二也让大家能够理解。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副书记韦江回应
根据社会人士体验,下一步医管局会研究把“相约守护”活动长期化、机制化。同时,也希望第一批体验活动的社会人士能成为监督员,监督医管局和市属医院,建立良性的沟通互动机制。另外,将研究医院运行机制,每个人反映的小问题背后都有机制的原因,希望通过机制解决若干个小的问题,比如医院咨询台,好的咨询台能解决很多问题,我们应加强这方面人员配备,让经验很丰富人在咨询台。我想每位老百姓都希望健康,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守护、成就大家的健康梦。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