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晚会“限奢令”满月,业内如何看

2013年09月13日18:48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晚会“限奢令”满月,业内如何看

  新华网北京9月13日电(记者廖翊 徐硙)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下发满月之际,记者对业内有关人士就此进行采访。

  虽遭遇“阵痛”,但都表赞同。这是受访人士共同态度,包括受“冲击”最大的演员。

  2013中秋晚会总导演周晓岚:以“瘦身”引领“风向”

  央视今年在广东梅州举办的中秋晚会,是节俭办晚会的“风向标”。我们在晚会思想、艺术内涵和节目呈现上下工夫,各方面采取“瘦身”措施。

  比如,首次将场地改在体育场内,节省了以往新建场地基础、辅助设施的大笔费用;在舞美制作上取消立体实景场景制作,以及上千平方米的大屏幕背景墙,减少三分之一的灯具租用;大幅压缩减少“明星”比例及出场酬劳,加大“草根”演员比例,增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品种;所有演员服装全部使用台内服装库存的旧服装,不再制作新服装;全部选用梅州当地文艺院团承担伴舞,节省了开支,同时帮助当地团体提升了艺术水准。还取消了“秋晚”传统保留项目焰火燃放。

  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李小祥:正经历短期阵痛

  通知发出一个月,对演出市场影响很大,演出大幅度缩减,剧院正经历阵痛。

  长远看,这是好事,有利于回归艺术本体。我们院是搞歌剧舞剧的,中国观众是喜欢看戏的,喜欢听故事的。舞台表演有其不可复制性,如果能从喧嚣的晚会中解脱出来,静下心写戏、演戏,会创造好的舞台戏剧作品,吸引更多观众,让演出市场更健康地建立起来。文化的确要走市场,没有老百姓的喜欢,不走亲民路线,不走人民戏剧的路线,艺术是没生命力的。

  我认为阵痛是短期的。在回归艺术本体过程中,对于真正向上的、高雅的文艺创作和艺术活动,政府应该加大投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