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寻水“沙漠都江堰”——养鱼大王何延忠的战沙故事【3】

2013年09月10日10:46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寻水“沙漠都江堰”——养鱼大王何延忠的战沙故事

9月3日,何延忠行走在经山洪泥石流淤泥固沙的沙漠洼地。

  2001年,“养鱼大王”何延忠千里迢迢跑到祁连山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阳关镇投资,梦想借着绿洲上的祁连冰川雪水,打造“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彼时,何延忠已养鳟鱼20多年,积累起亿万资产,“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诸多荣誉加身。

  阳关绿洲位于敦煌西南60公里,是敦煌最西面的一片绿洲,再往西就是库姆塔格沙漠和罗布泊。何延忠落脚的地方名为龙勒村,紧临库姆塔格沙漠。当初他看中这里,是因为有一股水源——西土沟。可除了有这条瘦小的溪流,这里再没有其他可称道的东西。肆虐的风沙已将经营了60年的两公里防护林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更令人难以想到的是,每年6至8月间,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的雪山融水顺流而下,西土沟周边又经常会变成泽国。无情的风沙和洪水让数亿元的投资打了水漂,但是倔强的何延忠没有放弃。这个仅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亿万富翁,张罗来了一批来自国内外的治沙、治水的专家作参谋,“煞有介事”地做起了科学实验。他先顺着山口在沙漠里修建分洪河道,把倾泻而下的洪水分割在库姆塔格沙漠里化整为零,使绿洲免遭洪灾频发之苦。继而高筑被称为“沙漠长城”的沙障,既阻挡沙丘前移,又将分流的洪水分别拦蓄其中,积蓄的洪水下渗涵养水源,形成“地下水库”。最终,在“地下水库”附近开挖侧渗截面,使下渗变清的洪水流淌出来,成为新的水源,进而植绿种树,恢复生态。

  2006年以来,何延忠在库木塔格沙漠中修建了13条共93公里长的河道分流洪水,21公里长的“沙漠长城”阻挡风沙。汩汩清流不仅救活了鳟鱼养殖场,也让枯死的防护林开始返青。何延忠和他的员工们,在枯死的防护林后重新种出来一片新的防护林带和60多亩的葡萄园。而在已被晒干的拦蓄坝里,何延忠在龟裂的粘土缝隙中撒下草籽。如今,一丛丛骆驼刺、红柳、梭梭顽强生长,粘土一片片板结如龙鳞,锁住了沙龙。 2013年,科研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伸出了大拇指,称赞这个耗资亿元的工程为“沙漠都江堰”。如今,26000亩生态治理区、56平方公里荒漠化治理区,拱卫着何延忠的2万平方米鱼塘。108方鱼池里游弋500多万尾鳟鱼,而沙漠已被逼退近6公里…… 新华社记者 戚恒 摄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