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周围分布着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以及乌兰布和沙漠,是风沙进入我国腹地和京津地区的主要通道和前沿地带。缺林少绿、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是宁夏生态的基本状况。自1978年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以来,作为全境均被列入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省区,宁夏干部群众在南部山区以保持水土、涵养水土、涵养水源为目标,先后实施了六盘山外围地区针阔混水源涵养林基地、“两杏一果”生态经济林和全国生态环境重点县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中部沙区以防沙治沙、改善沙区生态条件为目标,通过兴修水利,在沙漠边缘地带建设沙漠绿洲,围栏封育、恢复植被等多种有效形式,开展沙漠化土地综合整治;北部引黄灌区以营造农田防护林、改善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为目标,实施了第二代高标准农田防护林、贺兰山东麓生态防护林和经济林建设工程。
通过连续多年防沙治沙,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以及“六个百万亩”林业等生态工程,宁夏的生态环境逐渐由黄转绿,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生态环境与相关经济发展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宁夏全区沙化面积由上世纪70年代的2475万亩减少到2010年的1743万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700余万亩。截止2012年,森林覆盖率由三北工程实施前的2.4%提高达到12.8%。同时,全区以葡萄、枸杞、红枣、苹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达460万亩,林业及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