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手术出院没两天,他放弃与家人团聚,“送电影”下乡
放电影这么多年,老林经历过不少“大场面”——有的城市社区,一场电影竟有六七百人来看,这让他很有成就感。不过,在一些偏远乡村,由于当地村民少,观众也少得可怜,只有零零星星五六个人。
“不管观众多少,哪怕只剩一个人在看,我也坚持把电影放完。”
上个月有一天,老林到迎龙镇五塘村一个五保家园放映电影《铁血骑兵》。没想到电影演了一半,突然下起了雨。见还有七八个村民躲在屋檐下仍然看得意犹未尽,老林就赶紧找了一块塑料薄膜罩在放映机上,小心翼翼地把设备保护好,然后让村民继续把电影看完。
院坝中间,除了放映机,就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的身影。等电影放完,他全身也湿透了。
“说老林敬业,这在整个放映队都是出了名的。”江之南电影公司总经理柴晋萍清楚地记得,2009年1月—2月,市政府正在全市农村开展春节“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老林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主动请缨参与到活动中。
“当时,他刚做了阑尾手术。在医院的时候,就一直惦记着放电影的事,往单位打了好几次电话。出院以后,原本安排他在家多休息几天,结果没两天就见他跑到单位报到来了。”柴晋萍说,到活动结束,老林整个人又瘦了一圈。
2010年,单位又开展了送电影进社区活动。那段日子,老林的母亲突发脑梗阻瘫痪在床,他的妻子患风湿病多年,不能干重活,儿子又远在部队。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守岗位,等到晚上工作完了,再回家照顾生病的母亲。“作为一名党龄超过20年的老党员,他给年轻放映员树立了榜样。”柴晋萍说。
由于在工作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老林多次获得“重庆市农村电影先进放映员”称号。
从当初的爱好到现在的责任,他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工作之余,老林最大的乐趣也跟电影有关。
他很喜欢看电影。安安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不用因为换片、照看设备或者维护现场而漏掉任何情节。前不久,老林还专门带妻子去看了3D版《泰坦尼克号》。整个过程,他看得很投入,“当观众看电影,那种感觉很享受,很好”。
但比起看电影,老林还是更喜欢给大家放电影。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乡村,看见村民们看电影时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就有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在老林心里,当初的爱好,如今已变成了一种责任。
有时候放映地点比较远,老林下午5点过就得从单位出发。他也总是在晚上10点多放完电影,把设备送回单位,然后坐公交车回家后,才坐下来好好吃饭。对于这,他从来没抱怨过,经常说,这么多年,自己也习惯了。
去年有一次,老林一个人早早地赶到广阳镇大佛村的一个农村院坝,做好放映前的准备。院坝里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看着还有半小时才到放映时间,硬是拽着老林往家里走,说什么也不让他饿着肚子放电影。“当时真的感动极了。”
如今,随着电影院的逐渐普及,尽管露天电影少了过去的那种辉煌,但老林仍然觉得自己干的事情特别有意义。对于这份放电影的职业,他已经难以割舍,也打算这样一直干到退休。“只要有人爱看露天电影,我就给他们送去欢乐。”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李雪鹏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