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出折中方案
事态发展更有急转直下之势。
4月中旬,清华秘书长潘光旦自重庆归来见梅贻琦,“以蒋(梦麟)校长留渝向教育部商量经费问题所提‘办法’见示”,梅氏“阅之极为不安,不知应如何对付也”。翌日晚,即“作长信与顾一樵,论蒋所提‘办法’中困难之点,信中不免牢骚语,实亦心中甚感郁闷,不觉溢于言表耳”。
蒋梦麟此前曾赴渝向教育部提议由清华拨款80万补助西南联大,并请求北大预算独立划拨。顾毓琇原本清华工学院院长,现居教育部要职,梅贻琦向其“恳切陈词”,自然也就直言无隐。蒋梦麟此举盖属事出无奈,而清华方面动用基金更是颇感棘手。上一年(1940年)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在国民党中央全会上就曾提议: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和清华大学各借美金一百万,“以挽救全国教育危机”,遭到清华教授会的“绝对坚决反对”。此次北大“旧事重提”,清华方面的压力和反弹可想而知。
数日后,梅贻琦再次召集清华校务会议商讨对策:“最后决定二原则:1.倘北大同仁果愿另起炉灶,则可三校预算分开,清华对于联大负其全责;2.倘只令清华向联大拨出应摊之八十万,则联大所多出之八十万为补助各校研究费者,清华应分得其比例应得之数”。会议还商定由文、理学院院长冯友兰、吴有训访晤代理北大校务的周炳琳(时蒋梦麟到访香港),探明北大意向后再作决定。
教育部很快提出了折中方案:拟由清华借款五十万补助联大用作研究费,三校按比例分配支用。梅贻琦倾向于接受这个方案,但必须做通清华教授会方面的工作,延至5月上旬,召开清华教授会,与会者四十余人,发言者十多人,“最后未有决议,但多数似愿接受余之建议,惟对于蒋(梦麟)公之做法多感愤慨耳”。当晚续开评议会,“关于补助联大研究费事决定四原则:1.办法商妥后先由校提议再请部核准;2.尽校款能自拨为限,不另借款;3.出五十万分两年内拨付;4.三校依原预算比例领用”。
事态峰回路转,似乎接近于解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