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赴桐乡落晚村调研走访
听民情更解民忧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走村入户,既要听民情,更要解民忧。每到一处,夏宝龙总像一名操心的家长,仔细询问村里对低保户和五保户的照顾情况,询问村民们有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询问农家孩子们的就学就业情况……
8月15日,在上虞市道墟镇积山村走访时,夏宝龙问村干部和村民:大家现在最盼望的是什么事情?
村民回答说:最盼望两件事,一是改善住房条件,二是改善村庄环境。全村共10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大多数村民希望能集中规划建设新区,如此不仅能改善住房条件,节约集约用地,还能集中供水、排污,设立统一的文化、医疗、购物等设施,既能改善环境,又能便利村民。但由于土地指标紧缺,新村建设无法启动,希望省里、市里能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夏宝龙对村民们的想法表示赞同,当即吩咐随行同志,回省里后组织有关部门到村里实地调查,对这一全省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土地周转、宅基地复垦等办法予以解决,加快推进新村建设。第二天一早,省国土厅就派出工作组专程到积山村,与村干部和村民一起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今年以来,面对禽流感和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带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夏宝龙一直来牵挂在心的民生大事,也是他8月21日赴桐乡走访的主要目的。他与正在稻田中劳作的村民们拉起家常,关切地询问高温干旱天对当地农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村民们介绍说,农户们的收入主要靠进厂务工,干旱天对收入影响不大,今年的收入还能比去年有增长,现在家家户户日子都过得比较殷实,村里的五保户也都住进了镇里的敬老院,夏宝龙听后感到特别欣慰。
夏宝龙在与镇村干部交谈时反复强调,促进农民增收,是党在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是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重要标志。各级党委、政府要形成重视增加农民收入的导向,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无论经济形势和自然条件如何变化,各级领导干部始终要有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决心和责任,始终要有农民增收的账本和计划,以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确保农民收入增长目标如期实现,为实现浙江省委提出的“四个翻一番”打下扎实基础。
找寻检验政令是否畅通的“镜子”
政令畅通与否,关系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能否有效落到实处,直接影响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与水平。
不打招呼进村入户走访,让夏宝龙找到了一面检验省委决策部署是否一贯到底的“镜子”。
在上虞和桐乡农村走访时,夏宝龙经常问村干部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省里今年以来抓了一系列工作,你们对哪几项工作印象比较深刻?第二个问题是:镇干部来村里多吗?
村干部的回答让夏宝龙很满意。他们告诉夏宝龙,印象最深的是拆除违章建筑和整治环境两项工作。今年以来,镇干部来村里的次数大大增加,而且大多是晚上到村里,了解民情和村庄发展情况。看到村干部都在村里坐镇,镇干部都走出机关到村里指导工作,夏宝龙由衷地表示高兴。
“三改一拆”、环境整治、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这些恰恰都是浙江省委今年以来主抓的重点工作。夏宝龙对走访地镇村两级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表示满意。他在与当地镇村干部们交谈时说,今年以来,省里推进各项工作的力度很大,全省各级干部特别是广大乡镇、街道和村干部奋战在一线,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贯彻落实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做到了一个声音、一以贯之、一贯到底,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镇村干部表示感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