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试飞才意味着一切
国际航空界有一句名言:“设计一架飞机并不难,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是艰难无比。”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原院长沙长安说,事实上,试飞与设计、制造早已并列为航空工业三大支柱,试飞员正不同程度参与到新型飞机的研制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开始攻克空中加油难题。
是时,某海域海权益纠纷已起。有海外媒体评论,中国要维护某海域利益,能做的也仅仅是口头抗议,因为中国飞机“腿短”,中途就会掉进大海。
憋着一口气,常庆贤、汤连刚等试飞员埋头攻关。
然而,激情并不能减少困难。要想在亚音速的轰油-6上为超音速歼击机加油,将面临对接、加油、脱离3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需要攻关的难题都数以百计……
3年后,试飞员驾驶歼-8战机,按照3年来探索了数百遍的方案,在5000米高空缓慢地接近空中加油机,8米、6米、5米、4米…… 成功了!加受油机完美对接,并在保持状态后安全脱离。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这一核心技术的国家。
与空中加油技术一样,空警-2000也是一项“争气工程”。
预警机是现代空战的“千里眼”“顺风耳”,是不可或缺的空中指挥中枢。1986年6月,以色列在贝卡谷地大空战中创造了0:72的战绩,预警机居功至伟。
本世纪初,空警-2000开始试飞。
改装过的飞机气动外形与原机差异太大,试飞困难重重。使命,再一次落到了从未飞过大运输机的邓友明、张海等试飞员肩上。
“雷达分扇区扫描”“降低余油飞行”“增大最大侧风飞行”……试飞员和研究人员攻克了数不清的难关,穷尽了加快空警-2000研究进度的办法。
5年后,空警-2000翱翔于共和国的天空。
相对于先进飞机定型的辉煌,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却多了些筚路蓝缕的艰辛。
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明珠”的航空发动机,其研制风险远远高于试飞一种新型飞机。世界上能研制飞机的国家不少,但能开发航空发动机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
1995年,包括张景亭、李中华、徐勇凌在内的8名试飞员,与科研人员一道冲击这一制约中国航空工业腾飞的“瓶颈”。
邹建国试飞过程中遭遇10多次空中停车险情,徐勇凌驾驶两台发动机起火的飞机在300米高度跳伞……
摔断肋骨的徐勇凌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对发动机试飞的风险有充分认识,但我们绝不会回避,因为中国航空工业只能背水一战。”
2001年9月9日,我国第一台完全自行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诞生。
就在同一年,由毕红军担任首席试飞员的“太行”发动机也开启了试飞之路。从此,我国实现了从涡轮喷气发动机到涡轮风扇发动机研制的跨越。
蓝天作证。60多年来,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始终牢记强军报国使命,先后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获得国家、军队和航空工业部门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奖项30多项,为国家和军队掌握了一大批事关核心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尖端技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