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晖指着前方的那片地说,这片就是我种的树(8月18日摄)。
范晖今年46岁,他曾是IT精英,是华为公司高管,年薪以百万元计;他曾参与研发中国的GSM系统,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如今,他告别精英云集的北京金融街,走出IT圈,来到黑龙江省宾县二龙山脉,投资上百万元,承包了一个600多亩的山林,还给这片山林起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红叶谷。是什么让他作出这样的选择?范晖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之后进入华为搞研发,曾任华为中国地区部副总裁。一次偶然的机会,一部电影《杨善洲》让他萌生了种树的想法。 “杨善洲22年奉献林间,一心为民,坚韧与执著深深感动了我!”范晖说,当时在电影里看到云南大旱缺水,很多人跑到杨善洲的保山取水,才感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人类离不开自然,自然离不开树木,种树是一种回馈,更是一种传承。 “60年代的人赶上了好时候,而今事业成功,该我们用力所能及的力量回馈社会了。”
从杨善洲身上获得启迪,范晖毅然离开自己奋斗18年的IT行业,离开华为,选择黑龙江省宾县二龙山脉这片山岗。这片山岗原来种玉米,范晖承包后退耕还林,种上了树苗。范晖说,树源于自然,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茫茫山野,种树不仅是回馈自然,更是惠及子孙后代的“大好事”。这片绿色的山林郁郁葱葱,马蹄型的山岗,环绕一湾清池,时不时有野鸭出没。范晖起了个名字叫“红叶谷”,因为他的爱人喜欢红色。研发交换机、搞GSM开发对范晖来讲都不是问题,可上山种树却难倒了这个IT工程师。从选苗到栽种,从扶持到看护,处处都是新技术。 “隔行如隔山,种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地林业局的专家给了我很大帮助,不会咱就问!”谈起植树造林,范晖还很谦虚。从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山区小镇,范晖就是被三北防护林建设感召回来的造林者。在黑龙江茫茫林海,还有无数个范晖选择走入大山,用执著与奉献投身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用一根苗一瓢水,将根扎在沃土,将未来留给后人。新华社发(王东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