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节展示当年小“燕子李三”被捕后所用的缩骨功。图据“彭城周末”
小“燕子李三”的模拟画像。
解放初徐州市公安局礼堂(城隍庙大殿)。
1949年6月6日《新徐日报》关于徐州市公安局捕获小“燕子李三”的消息。
中国江苏网8月17日讯 1949年5月29日,上午7时许,在新生里捕获持枪盗匪小“燕子李三”,缴获左轮手枪一支,子弹24发……这段记述载于《徐州市公安志》。本期“档案穿越”,请随我们一起到徐州市公安局档案处查考这段曾经轰动一时的史实,追溯64年前,国民政府时期曾横行苏鲁的悍匪小“燕子李三”,在解放不足两月的徐州一举擒获的往事。
82岁老公安讲述抓捕经过
在徐州连抢两家金店后
持枪飞贼"自投罗网"
跟随徐州市公安局伏明处长一行,找到当年抓捕审讯小“燕子李三”的亲历者之一,现年82岁的张祥节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桩足以载入徐州公安史志的大事,在他看来,“这是许多公安工作者一辈子也难遇到的大案子。”
1949年5月,距离徐州解放才几十日光景,市公安局连续接到两起持枪入室抢劫黄金店的报案。“一起发生在彭城路中段彭城黄金行,被抢去黄金两斤;另一起发生在河清路南口西二层楼永康黄金店。”张祥节至今仍能清楚说出接警细节,足见其事当年在徐州城内引起的震动。
“从两案现场勘查结果分析,犯罪者是同一人。”张祥节说,首先作案手段都是从楼顶破窗而入,都用大块胶布贴在玻璃上向内推倒防止发出声响;入室后都将看店人捆绑,先将店门打开,然后抢取黄金饰品从容离开,盗贼都持有短枪。
就在公安干警们摸查线索时,这个胆大包天的抢匪竟然“自投罗网”——市局第三公安分局所辖区新生里原金姑里妓女院员工举报:有男客入住,进门一手拿着手枪,另一手拿着金元宝扬言“不许再进人,这里面的房间我全包了”并关上大门,禁止人员外出。
抓捕行动迅速展开,张祥节这样回忆当日的阵仗,“调公安部队一个连的兵力,将现场围住并戒严,干警们身穿便衣,二人成组守住室外门窗;调10多名会拳脚功夫的消防队员,持绳索潜伏在后窗外邻屋的房顶,严防罪犯跳窗从此逃脱;挑选了三位老侦查员持短枪强行入室实行抓捕。”
就在侦查员强行入室的一刹那,盗贼像燕子一样跳出窗外,飞上邻屋房顶,早被潜伏在那里的消防队员用绳索绊倒活捉,当场缴获左轮手枪一支,子弹24发。
说起这段“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抓捕故事,张祥节连称“侥幸”,“他的胆子很大,简直是视警察如无物。”
被捕后的小“燕子李三”
警察上镣铐,他竟演示“缩骨功”
随后的审讯证明了这名悍匪的“胆子”。
1949年6月初的一天,幽静的青年路54号大院,这个解放前徐州市中心最热闹的城隍庙旧址里,市公安局第一任局长唐劲实威严正坐,在他对面不远处蹲着的,正是那名刚刚入网的持枪匪人。
审讯室里,还有审讯科长于风银、记录员李秉忠、看守所所长鲍尉堂,和年仅18岁的审讯干事张祥节。64年过后,当日审讯的一幕幕仍在张祥节的脑中历历如昨。
“唐局长指示干警给罪犯加戴手铐脚镣。”张祥节记得,当干警拿着当地俗称土造戒具的手铐脚镣走向那名悍匪时,他竟然说“这些刑具我戴过很多次,其实对我没有用,我能脱掉。”只见他脚向下弯曲,竟然跟小腿形成直棍形状,铁镣铐自动脱落,手铐更是不见有什么动作,只一抖哐当便掉在地上。
“他说这叫缩骨功,并一再强调自己不会逃跑。”尽管如此,干警们还是找来了带锯齿的“洋手铐和脚镣”,将这名身材瘦小其貌不扬却极为淡定的匪人牢牢束缚。
据档案资料记载,悍匪供认,他真名李圣武,在江湖上的诨名叫做小“燕子李三”,山东济南市禹城县小李庄人。李圣武一般白天踩点,夜深了作案。“他有时化装买东西,进室观察进出路线和物品摆放位置;有时潜入目标楼顶观察一两天,还自带吃食,寻找机会动手。作案时都是从楼顶破窗而入,有玻璃窗的话就用大块胶布贴上,双脚倒挂,用力推破。”
资料记载,早在解放前李圣武已是监狱的常客。据他自己供称,“曾经被抓住几十次,多次蹲过日本和国民党的监狱,但有时候越狱逃脱,有时给点金银为自己赎身。”不仅如此,因为蹲的次数多了、时间久了,李认识了不少警察和监狱看守,后者经常在晚间把他放出来偷钱,“任务完成了李一般都会回监狱,少则一天,多则几天,出入监狱都从屋顶、窗户高来高去,非常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