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赵正言:
一个就是说我们要吸引更多的临床医学毕业的毕业生来从事儿科事业,大学的医学院这个层面应该设立儿科专业、儿科系,使一些优秀的人才,成为我们儿科医师的一个来源之一。
解说:
1998年教育部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调整,儿科专业在被调整之列,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创建于1955年,国内四所最早开设儿科医学专业之一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也就是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也在其中。去年,上海交大在停止了13年后,儿科系重启招生,30名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方向的本科生入学,开始了五年的专业化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副院长 黄钢:
实际上我们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儿科方向,最重要的目的首先是招收一批专业思想牢固的医学生,未来成为儿科医生。
解说:
作为上海市唯一的一个开设儿科系的高等院校,四年后30名儿科医生走上岗位,还远远达不到现实的需求量。当儿科医生的需求还远未满足,由于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儿童医生的人才流失却还再继续。当小儿科成为人们形容事情可以轻松搞定时的一句调侃,真正的小儿科发展却急需重视。
评论员:
看完这个短片,我们看到了两个尴尬。一方面是儿科医师是非常短缺的,但是另外一方面,儿科医生还在不断地流失这是一个尴尬。另外一个尴尬,就是一方面社区医院门口儿科可以说是门堪罗雀但,但是另外一方面,像这种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这样的大医院都快挤爆了头,怎么去面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的朱宗涵会长。
那朱会长您看现在大家都意识到了,儿科医生太缺了。那么,刚才我们在短片里面看到,比如说像上海交大医学院,他们纷纷重启,而且像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他们一直没有断了培养,那我们感觉这并不是太难,如果要是让这些大学都重启,能够培养儿童医生,这件事情有那么难解决吗?朱会长。
朱宗涵:
这个问题应该讲不是很难吧,主要是一个政策问题。
评论员:
什么政策问题?
朱宗涵:
因为我们国家在六十年代开始,很多医学院就开始建儿科系,儿科专业,这些儿科专业长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儿科医生。可以说,现在大部分的儿科医生都是由这些儿科专业培训。1998年以后,1999年开始停办了,这样的话儿童医生的来源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如果这些原来的儿科系、儿科专业再恢复的话,又可以重新为我们国家培养需要的儿科医生。
评论员:
您刚才说到一个政策问题是什么问题?
朱宗涵:
就是我想应该是方向,就像北京,像上海较大一样,允许医科大学医学院,他们自己来决定我有没有能力培养儿科。如果他能够有能力培养儿科医生,那不是解决很大的问题吗?
评论员:
您的意思就是说主动权并不掌握在医科大学的学的学校的手中?
朱宗涵:
对,因为1998年儿科专业是被撤销了。
评论员:
但是我们看到,比如说上海交大医学院他不是也在自己在恢复儿科的设置吗?那怎么解释?
朱宗涵:
这是他们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尝试,它是对对方的,不是全部的政策,是对方自己做的政策。
评论员:
您看如果要解决刚才我们看到的,比如说儿童医院这种急需儿科医生的状况,必须要是从培养儿科医生做起,对于这些医科大学来说,他们现在应该做的是什么?
朱宗涵:
我希望国家能够出台一个政策,有能力培养儿科医生的这些医科大学和医学院都恢复专业,很简单的一个事,部长说句话就能解决的事。
评论员:
好,这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恐怕还牵涉到一个怎么能够在县和乡这样级别能够设置更多的医疗资源,包括医生来解决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是吧?
朱宗涵:
县、乡是另外一个问题,因为我们现在了解,绝大部分县医院里面没有专门的儿科,由内科来兼办的。
评论员:
好的,非常感谢朱会长给我们介绍这些,小儿科的问题应该说解决起来绝不小儿科,那么它需要我们要比解决成人看病的问题要有更大的耐心,还有更持久的毅力。
好,这就是今天的节目,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来源: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