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头这只特殊的“眼睛”,早已潜伏在我们身边:商场、银行、学校、街头……而关于它的是非争论,也从未停止。随着摄像头的广泛应用,在维护公共安全的同时,也不断引发各种隐私侵权事件的争议,公共安全和个人隐私的界限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满城尽是摄像头”——
·潜伏在身边:商场、银行、学校、街头……
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这样的问题,摄像头“武装”到厕所,校园几乎变“牢房”。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微博、推特等自媒体的发达,使很多公共场所监控拍下的画面被传到网上,导致普通人生活受到干扰。[详细]
·也上演“七十二变”
它出现在餐馆里,可以让顾客“监视”厨房做菜的全过程,真正吃上“放心菜”;它出现在手表上,报警系统启动后可连续摄像30分钟,助遭受性侵害的女性“反强奸”。
·这是一个人人皆有摄像头的时代
人民群众的手机摄像头绝非仅仅对准暴力执法的城管和骄奢淫逸的官员们,还时刻目视着自己的身边人。网上充斥着类似的曝光视频图片,对许多网友来说,路遇不平事,掏出手机拍照、录像几成习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