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1990访港演讲:上海不会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朱镕基1990访港演讲:上海不会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2013年08月15日07:14    来源:新华悦读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朱镕基1990访港演讲:上海不会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8月12日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籍详情>>>

  上海要进一步向世界开放(下篇)

  (以下内容摘编自《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1990年6月8日至15日,朱镕基同志率上海经济代表团访问香港。这是朱镕基同志在6月12日香港举行的“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沪港经济合作展望研讨会”上的演讲。)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很关心,上海的投资环境和其他经济特区比起来,名声不大好。跟上海人谈生意十谈九不成,所以一直到现在,很多朋友都说上海人保守,我们上海人头上戴着的保守的帽子至今还没有摘掉。投资环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二是软件。

  硬件指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我认为,这方面在汪道涵、江泽民前后两任市长主持工作时就已经打下良好基础,使现在能够大规模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已初具规模。和其他城市比较,我们的硬件并不存在明显劣势。浦东现在并非一块荒地,沿黄浦江岸已经建设了上千家工厂、发电厂、煤气厂、自来水厂等等,电信、公路也都建设起来了。我预计在三年内,浦东的基础设施就比较完备了,包括建成现在正在建设的两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和一个快速的环形公路系统。明年7月,浦东外高桥的现代化港口打桩,28个月建成。同时,外高桥的大型发电厂和其他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设。三年左右,浦东一定会成为发展工业和各种产业比较理想的地区。如果有兴趣把大项目放进浦东,现在正是时候,从谈判到建成总要两三年时间,完全可以同步进行。最重要的是软件,很多朋友抱怨上海这方面很不理想。

  1990年6月12日,朱镕基在香港举行的“九十年代上海经济发展——沪港经济合作展望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右一为市政府顾问汪道涵,右三为香港恒生银行董事长、香港联合交易所主席利国伟,右四为香港工业总会会长、香港立法局议员张鉴泉,右五为香港上海总会会长王剑伟。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第一是历史的原因。大家知道上海过去是吃“大锅饭”的,中央给原材料、能源,然后把产品调走,上海的财政收入80%上缴中央。因此,上海人对于是否要搞对外合作、合作后有什么好处兴趣不大,不像江苏、浙江,特别是广东、福建,对外合作的好处可以明显地看出来。因此,推动力就小一些。中央从1987年年底对上海实行财政包干后,情况有所改善,这方面的动力机制比以前好得多。第二是上海人心态的原因。上海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工业技术中心,从来是朝南而坐、老大自居。现在地位下降,但架子仍然不小。大家都说上海人精明,其实我看并不见得。上海人论精明不如广东人,更不如香港人,也就是缺乏商业意识。几十年搞计划经济,导致上海人的市场观念、商业意识、开放意识都比较差,往往见小失大,盘算很精,却疏于深谋远虑。我常讲:“决千金者不计锱铢。”〔1〕没有这种气魄,如何同别人合作呢?这种情况,我认为正在改变。

  第三是体制方面的原因。在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上海的管理非常集中,市政府一个命令一下子就可以到企业,管得很死。很多问题在广东,村长一个图章就解决了,在上海就要跑到市政府来。现在情况也有所改变。我们设立了市外资工作委员会,“一个图章”解决问题,尽管两年来执行得还不甚理想,但我认为已有很大改进,今后会越来越好。在这一方面,我特别希望香港朋友多提意见,因为你们对上海已经看透了。你们提的意见,我们一定会非常重视。诸位是否注意到上海《解放日报》开辟了专门刊登批评上海意见的专栏?现在已有两篇,都是转载香港《南华早报》的。我是非常注意看的,但光我一个人看不行,要上海1000多万人都来看才行。

  ——————————————————————————————————————————

  〔1〕语出自《淮南子 说林训》,原文是:“逐鹿者不顾兔,决千金之货者不争铢两之价。”

分享到:
(责编:申亚欣、段欣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