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环保庭一半在中国 却乏案可审--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全世界环保庭一半在中国 却乏案可审

2013年08月14日08:11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全世界环保庭一半在中国 却乏案可审

  在昆明市广福路上,有一座5层楼高的办公大楼。大楼的中央挂着国徽,楼前的花坛里,斜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门牌,上面写着: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保护审判庭。

  7月底,一个工作日的上午,环保记者冯永峰专程去“拜访”这座大楼。这位资深环保人评价:“这座环保审判庭的办公大楼看上去庄严气派,好像很想在环保方面有所作为。”

  事实上,拥有“尊荣”的环保审判庭虽然“看上去很美”,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冷清部门。从2008年底成立至今,将近5年时间里,这家环保审判庭总共受理的案件还不足100件。相比而言,同在这座楼里办公的知识产权庭仅去年受理的案件数量就超过800件,而一个民事庭法官一年就可办理超过50件案子。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试水专门审判环保案件的法庭,昆明中院环保庭处在这样尴尬的位置上——自成立以来就被赋予为环保提供司法保障的期待,却一直面临“案子少”的现状。

  这种“成长的烦恼”,并不单落在昆明中院环保庭的头上。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30家环保审判庭或合议庭,占据世界环保法庭总量的“半壁江山”。这些环保庭几乎都碰到相同的难题:环保案件少,“等米下锅”。

  “如果环保庭办的不是环保案子,那么这个机构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自从搬到广福路上的办公大楼上班,昆明中院环保庭庭长王向红觉得,“比以前清净多了”。去年7月,王向红从昆明中院刑事二庭调到环保庭当庭长。

  2008年11月,昆明中院环保庭刚挂牌成立时,他们在法院大楼7层刑事二庭旁边的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两年后,环保庭和行政庭、知识产权庭等部门同时搬进了现在的办公楼。为了彰显对环保的重视,办公楼以“环境保护审判庭”命名。

  据了解,这座办公楼是由云南城投集团投资建成的大楼,政府向其承租大约5300平米使用面积,作为昆明中院的办公场所。

  办公楼一层大厅里立着一座玻璃牌坊,玻璃上镶嵌着“环保审判”的圆形标示。标示的中间凸起来,是地球的图案。一架象征着法律的天平立在“地球”的蓝色海洋里。

  大厅西侧,白底灰纹的大理石墙面上,贴着几行银白色的钛合金大字。这几行字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

  在这座大楼里,昆明中院给环保庭配了5间办公室,还专门安排了一间会议室。

  不过,换了新地址以后,环保庭的门前并没有热闹起来。王向红坦言,“现在往环保庭跑的老百姓不多。楼上的知识产权庭和隔壁的行政庭,都比我们这儿热闹。”

  环保庭的“清净”,反映在数字上,就是案件数量少。8月11日下午,王向红瞅着办公室电脑上的案件统计表,“到目前为止,收到案件22件,结案17件。”她拨弄着鼠标,往下划拉电子表格,鼠标停在空白处说,“这都8月份了。”

  自从昆明中院设立环保庭以来,考虑到“环保庭的特殊性”,昆明中院一直没有把环保庭纳入办案数量考核体系中。不过,王向红还是感觉到压力,“案子太少,自己脸上也觉得无光”。

  目前,昆明中院环保庭共有6个人,维持着设立之初人员的编制数量。包括王向红在内,环保庭有4名法官,一整年下来,“一个环保法官的办案量有10件左右”。

  “案子少,不是昆明中院环保庭一家的情况。有的环保庭在没环保案子办的时候,就去办其他类型的案子了。”王向红说。

  王向红和同事曾经去某地市中级法院环保庭交流经验。当对方提到“一年的办案量有80多件”,王向红露出惊讶的表情,紧接着追问:“都是什么案子?”在了解这家环保法庭的案件多是涉及“相邻权”的案子之后,王向红立刻“恍然大悟”。

  王向红解释,“相邻权一般是建房挖沟时,占用公共通道,或者影响邻人房屋采光、通风,是传统的民事案件”。不过,这类案子也打着“擦边球”,“广义来说这也涉及环境和资源,说是环保案子,似乎也说得过去”。

  这家法院环保庭的法官也向王向红透露:“到年底,如果其他庭比较忙,我们也会过去帮忙。”

  “如果环保庭办的不是环保案子,那么这个机构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这让工作将近30年的老法官王向红很困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