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 星期三 晴
农村仍有脱贫盲点,“许多地方都在为全面小康而奋斗了,而一些地区贫困面还这么大,贫困程度还这么深,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啊”
清晨从成都出发,进入甘孜州泸定县后,一路坑坑洼洼,沿途还有多处塌方,下午4点左右才到达杵坭乡杵坭村。
刚在54岁的张家贵家坐下,就来了三四个人。听说我是省里来的,个个都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我。一位老乡说:“省里来的大干部呀,我还是头一回看到哩。”现在交通通讯这么发达,农民群众和我们仍如此陌生,这种距离感让我感到汗颜。
谈话中,大家最关心的是修路,乡亲们说:“不通公路,我们修房子都是靠马队驮运水泥沙子,山里的水果蔬菜也运不出去,看到的银子都化成了水。”说到未来,有的想发展养殖,有的想开办农家乐,有的想下山去打工。也许是一时激动,54岁的朱永香把“家丑”也一块儿抖了出来。她说,丈夫有严重精神病,到处捡垃圾、潲水吃。自己也体弱多病,每月药费都在500元以上。儿子在外做木工挣的钱都全花在了两个老人上了,35岁了还是光棍。听完后,内心一阵酸楚,许多地方都在为全面小康而奋斗了,而一些地区贫困面还这么大,贫困程度还这么深,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啊!
晚上8点多,在村支书周兴林家吃过晚饭后,我拿出500元钱,请他给朱永香等困难群众买点东西。
夜晚,雷电交加,躺在床上,辗转难眠。为什么和平常看到的有些不一样?为什么感触会这么深?关键是平时懒于“下深水”,习惯于接收“二手”或是“三手”信息,一些“负面”的东西都被过滤掉了。根子还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