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2日电(记者 赵小燕)在经历“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嘉兴死猪漂浮”等系列事件后,浙江近期将打响“治水”新战役。浙江省环保厅厅长徐震2日介绍,浙江将以“治水”作为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贯彻最严格的的污染排放标准和行业准入限制,严打环境违法。同时,浙江还将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的治水责任,全面推广“河长制”,而河长很可能是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
徐震说,浙江的治水其实已经经过几轮“811”整治,2007年前后,已基本遏制恶化稳中向好。但2012年,浙江仍有32个省控地表水断面为V类,31.7%的断面达不到功能区要求。其中,嘉兴地处平原河网,水质总体最差,而八大水系中,金华水质最差,仅有25%达到III类以上。“浙江对平原河网的监测是设立了200多个监测点,50%是劣五类,如果大大小小的河流都算进去,那恐怕要达到90%以上。”
今年6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一次大会上提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治理环境污染,浙江许多低层次产业造成的污染都与水有关,治污必先治水。
此前,浙江已关闭8500多家重点污染企业,淘汰3000多个制革转鼓。浙江还对铅酸蓄电池、电镀、造纸等多个行业进行了重点整治。
从铅酸蓄电池行业整治来看,浙江273家企业被关闭216家,但行业生产规模同比增长8.78%,产值同比增长30.5%,利税增长了85.28%。“以前我们每年要接到关于这个行业的投诉几百起,但去年只有9起,这是通过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例证。”
徐震说,接下来,浙江还将施行最严格的的水环境管理制度,包括养殖业在内的所有企业,都将实行最高排放标准,实现最严格的的监督管理,目前相关方案正在征求意见阶段。
徐震介绍,浙江这一轮铁腕治水将以饮用水源及相关流域作为重点,对整个河网水系及近岸海域都进行整治,是全面治水。
同时,浙江将更加注重治水和经济的转型升级结合,以治促调,坚持环境整治和转型升级互动,既要实现工业进行整治提升,又要实现生生态高效农业,点源与面源相结合。
另外,本轮治水中,农村将不会被遗忘,特别是污染处理的设施要从城市覆盖到广大乡村。
目前,杭州市已提出要在两年内,在农村包括自然村范围内都建立污水处理设施。
而更让人关注的是,浙江还将建立健全“河长制”,严格交接断面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的治水责任。
徐震说,浙江正考虑全省推行河长制,跨省河流由省领导出任河长,而跨市流域则由市领导任职。“浙江大大小小有8万多条河,但我们也有很多乡镇,河长制就是要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
另外,徐震还表示,浙江的治水行动需要公众监督、媒体监督及司法监督。“环保天然与群众是同盟军,环境信息公开要加大力度,一定要让群众知道信息,得到他们的支持。”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