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公婆婆在上课
“银龄学堂”第一学期结束
在今年4月初,本报曾报道了市社会福利院内一群平均年龄在80岁的公公婆婆跟着社工一起学唐诗、学唱歌、学做手工的故事,这群公公婆婆参与的是由市社会福利院推出的“银龄学堂”项目(详见本报4月3日ZSA20版《排排坐 上课堂》)。记者近日获悉,7月31日上午,市社会福利院社工为银龄学堂的学员举办了第一学期散学典礼。银龄学堂校长、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康士英为14名优秀学员和7名积极分子学员颁发了纪念勋章。94岁高龄的三无老人马桂英在接过纪念勋章后十分高兴,散学礼上播放了学员们的生活剪影,让不少学员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
共有23名长者参加
从今年3月开始的银龄学堂,目的是为拓展院舍长者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修养身心。学堂学制为1年,共设有6个班,分别是文学班、唱歌班、养生班、美术班、手工班、智力班,全年拟开展126堂课,由该院社工联合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学员进行定时授课。课堂吸引了院内23名长者参加,其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已达94岁。
记者昨天了解到,上半年的课程已经结束,经过了一个学期 63堂课的学习,学员们的认知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够独立完成初级手工剪纸、色彩搭配等手工活,并掌握了经络穴位养生、加减法运算等知识。
下学期科目不变
据介绍,银龄学堂下学期的科目将维持不变,但会在内容上进一步深化,并增加更多实用技巧。在今年年末,该院还将为学员举行毕业典礼,授予合格学员毕业证。
据悉,市社会福利院是市民政局下属公益服务性事业单位,主要任务是供养城区“三无”孤寡老人,安置转制企业退休孤寡职能及社会上部分有需要照顾的老人。目前,院内有服务对象112人。
为丰富院内老年的暑假生活,院内社工还为老人们安排了趣味暑期活动,包括拓展视野、享受艺术熏陶的岐江公园美术作品观赏,以及设立“电影吧”,播放上世纪60~80年代的经典老电影。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