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城管”与商贩之间矛盾的报道经常诉诸报端,给人感觉二者之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在长春,在最繁华的站前地段,“城管”队员和商贩却共同演绎了温情的一幕——
长春站长白路临时候车室门前的路段是块“肥肉”,很多商贩盯着这里是因为客流量大。同时,这里又是“城管”管理的重点,不允许商贩占道。然而,在长白路临时候车室正对面的路边,却有一个瓜子摊,这是怎么回事?
瓜子摊的主人是位老太太,个儿不高,总是笑呵呵的。有人说,这个老太很有背景——因为如此繁华的地段,摆摊的商贩独她一份。然而,经过深入采访,记者发现,所谓“背景”纯粹子虚乌有。
韩庆芝15年前与儿子、儿媳来到长春。十年前,儿子、儿媳离婚且都离开了长春,留给她16个月大的孙子晓华(化名)。
“十年来,我靠着东躲西藏卖瓜子养活孙子。”韩庆芝说。庆幸的是,去年冬天,她遇到了一位非常有爱心的“城管”,继而,管片儿的“城管”不但给她申请了固定的摊点,每到中午还送来午饭,“有些时候,我感觉这些‘城管’比我的儿子还要亲”。
“城管”为“瓜子老太”撑伞
“瓜子、瓜子,又香又好吃的瓜子……”30日早,记者走出长春站长白路临时候车室时,看到对面有一位老妇人站在摊位前不住地吆喝。摊位就是一张简单的塑料桌子上面摆着四个盆,其中三个装的是瓜子,另外一个盆装着酥玉米,而在一旁还放着几本小学生的课本。
突然,天气阴了起来,眼瞅要下雨,老人忙起身拿起旁边的大遮阳伞。“我来吧,不是和你说了嘛,有啥事就找我们么。”在一旁站岗的两名“城管”执法队员跑了过来说:“你腿脚不好,有事和我们说,不要自己干。”说着,两位“城管”把伞撑开,找好对接口竖了起来。
“大娘,你站伞里面,我们来整,别把你淋到了。”大雨不期而至,两名执法队员马上将四个盆转移到了雨淋不到的地方,而后一人继续拧紧接口的螺丝,另外一人开始对伞架裸露在外的铁丝进行处理。
爱心“城管”让人议论不已
两名“城管”队员冒雨撑伞,又用早已准备好的长布条将伞四周系紧,固定在地面上。干完这些用了不到3分钟,但是由于雨来得比较急,两名“城管”和老人的衣服都有些湿了。
“大娘,擦擦水,别感冒了。”一名“城管”从兜里拿出面巾纸,递给了老人。
“小马,小曹,你俩身上都湿了,赶紧换身衣服吧,别感冒了。”老人亲切地叫着他们的名字。“他们不止帮了我一次。要没有这些‘城管’,我可能连谋生的地方都没有。”
这位老人叫韩庆芝,今年66岁,和十岁的孙子晓华在一起生活。两位“城管”一位叫曹志伟,一位叫马俊林,是负责此路段占道经营的宽城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南广大队的执法人员。
附近的市民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说这俩人真是“有爱心”,也有的说,不会是这两名“城管”与老人“有特殊关系“吧。
初见“瓜子老太” 满脸冻伤
老人和“城管”的确有特殊关系,这个关系来源于去年11月份的一次相遇。据宽城区城市行政执法管理局南广执法大队队长刘伟回忆,认识老人还是在一次检查当中。“当时是2012年11月份,那天天特别冷,气温接近零下30摄氏度,那时在长白路客运站附近有很多占道经营的,我们到那执法时,看到一个脸上包着毛巾的老人抱着盆蹒跚地跑着,差一点就摔倒。”
韩庆芝说,她知道在长白路临时候车室附近摆摊是违章的,看到“城管”来了后,非常害怕,怕“城管”把瓜子收缴。
“老人当时的样子非常可怜。”刘伟说,为了让老人消除顾虑,同时想了解情况,他特意让一名着便衣的队员将老人请到了执法大队。“老人走进执法大队时,手都冻僵了,打开毛巾,发现老人的脸上有多处冻伤,执法队员看到这种场景,再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场所有的‘城管’队员眼泪都在眼眶里打转”。
“瓜子老太”养大十岁孙子
刘伟说:“在执法大队,韩庆芝说,15年前,她随着儿子、儿媳来到长春。10年前,因矛盾,儿子儿媳离婚,两人分别离开了长春,只留下了16个月大的孙子晓华由她来抚养。这十年来,她一直靠卖瓜子养活孙子。两三年前,她看到长白路候车室人流挺多,就开始在这里摆摊,为了能多挣点钱,她每天出摊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无论刮风下雨都会出来。她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把孙子养大。”
“现在小孙子10岁了,一想到孙子,就是再累,她也会坚持下去。”
听完韩庆芝的述说,刘伟决定到老人租住的地方去看看。“因为老太太常年在外卖瓜子,屋子里非常乱,摆满了一袋又一袋的瓜子,根本无处下脚。我去的时候是上午,孩子正在上学,老太太告诉我,这个房子租的比较贵,一个月700多元,为的就是让孩子上学方便。”
“看到这一切,我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寒冬里,我的母亲在温暖的房间里享受天伦之乐,而她却在严寒中,为了生计奔波。我觉得我应该为她做点什么。”
为“瓜子老太”找到固定摊位
“老人和孙子在一起生活,孩子的一切开销都需要老人来维持。”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刘伟上报给局领导。局领导开会讨论时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决定为老人摆摊开绿灯。后来,执法队员就在人流相对较多的地方,在不影响环境、交通等的条件下,为老人安排了一个摆摊的地方。
“现在,唯一感到高兴的是,有这些好‘城管’帮助我,不然我还不知道咋样呢。”韩庆芝说,这些“城管”不但帮她找到一个固定的摊位,偶尔还会给她送来可口的午饭,“以前‘城管’一过来检查,我们就得跑,害怕东西被收,就好像老鼠见到了猫一样,”现在最想感激的就是“城管”,不光不再撵她,还给她专门选个好地方卖瓜子。
刘伟说,现在整条长白路上,占道经营的摊贩,老人是唯一的,“老人家真是太困难了,执法部门也要考虑具体情况”。
开绿灯让附近商贩眼馋
“凭啥她可以在这里摆摊,而我们不可以。”“你就说多少钱的,我们也都认可交。”“不会是你和这个老太太有特殊关系吧,我可要向上级部门举报你”……有商贩得知这事后,说刘伟徇私,还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刘伟只能一次次向这些商贩解释。
“我就告诉那些商贩,你去看看老人的家庭,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人不该帮,如果你也是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会给你特殊对待。”这些商贩一打听,知道了老人的特殊情况,也都理解了。现在,再没有商贩因为眼馋来理论了。
“现在我负责这个区域,如果有一天我调离了,我会向下一任接班者述说老人的情况。”刘伟表示,能帮一把是一把,他们的执法也是有人情的,谁家没有困难的时候。“老人非常的自立,拒绝了很多的社会帮助,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孙子茁壮成长。”
懂事孙子让奶奶欣慰
提起孙子晓华,韩庆芝的脸上满是笑容,她孙子在附近的小学上学,非常懂事,每天回家后,孙子都会为她打上洗脚水,为她揉腰。
现在放暑假了,韩庆芝把晓华送回了老家。记者联系上了孩子,孩子这样告诉记者,“奶奶一个人把我养大,特别不容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挣很多钱,让奶奶不再出来摆摊卖瓜子。”晓华现在还小,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只能等长大了回报奶奶。
听到孙子晓华这样说,韩庆芝不禁流下了眼泪:“其实,我孙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都是我给耽误了。我也没有上过学,孩子的很多课程我都不了解,也帮不上忙。”
她称“城管”为孩子
韩庆芝表示,以前自己每天不但要摆摊,还要看着“城管”什么时候过来,一天也就能挣30元左右,现在有了固定摊位,每天能赚五六十元。“虽然挣得多了,但考虑到孙子的事情,我中午几乎是不吃饭的,挺挺就过去了,要不就多喝些水。”
但是,从去年的11月份,负责这里的小马和小曹两名“城管”知道此事后,天天中午给她送饭,“城管”队员吃啥她就吃啥,晚上的时候还帮着收摊,久而久之,她现在更习惯称两名30岁的“城管”为孩子。
因为忙着外出摆摊挣钱,孙子又小,韩庆芝租的房子总是凌乱不堪。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逢年过节的时候,刘伟还会与执法人员带着米面油去看她,然后还会帮她打扫屋内的卫生,每次都让她感动得落泪。
“我儿子在外地打工,总也不回来,有时候真觉得这些‘城管’比我儿子都亲。”韩庆芝说,能遇到这样的“城管”,她心里特别的高兴和欣慰。(本报记者 晓岩 实习生 韩旭)
(来源:长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