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把西湖比西子 万人“洗脚” 恶心谁?--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若把西湖比西子 万人“洗脚” 恶心谁?

2013年07月26日08:39    来源:新华时政    手机看新闻

  阅读提示:连日来,新四大火炉之一杭州酷热难耐,温度这两天突破40度。不少来杭游客及市民在西湖旁脱袜脱鞋,把脚浸入湖中,享受湖水带来的凉爽。西湖仿佛成了天然的“洗脚池”。此举也引发了关于是否文明的热议,其中一方认为在水中洗脚,实在是大煞风景,折射出公民公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另一方则认为,西湖水质近年来愈来愈好,洗脚不会影响水质,也不关乎文明。其实夏季酷暑难耐,人们本能的都会想要往清凉的地方靠近,但西湖毕竟是公共场合,也是游客密集的景区,为了自我的清凉,一个人将脚伸进去,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人都来模仿,当成群结队的人都把脚伸进去,难道就真的与文明无关吗?

  西湖成万人洗脚池引关注

【现场回放】

  7月22日傍晚6点多,没了烈日的暴晒,西湖的水面柔和得像一块绸缎,碧蓝碧蓝。

  刚从北山路走上断桥,便听见白堤上传来一段喇叭广播:尊敬的游客,请文明游湖,请勿将手脚伸入湖中嬉戏。

  负责巡逻的保安告诉记者,音箱是在6点才放上去的。

  保安说,每天下午4点钟之后,太阳光没那么强烈,地上也不像中午那么烫,就有游客把脚伸进湖里。

  保安说,在劝导的过程中,大部分游客还是很配合的,但也有游客会骂他们:“我喜欢把脚伸进水里,关你什么事啊,就算掉下去也不用你管,多管闲事。”

  保安告诉记者,西湖边泡脚的人群中,以年轻人居多,男女比例差不多。他每天下午都要骑着自行车往返于断桥与锦带桥之间,劝导游客。

  锦带桥靠近浙江博物馆一侧,一名身穿黑色衣服的年轻男子和一名女生把脚伸进了水里,女生还不时拿着手机拍自己的脚。

  男子说,“水很凉快,要是有鱼来啄两下就更完美了。”

  旁边20多米远,4名外国年轻人也在岸边聊天。其中一名男子把腿伸进了水里,还时不时用脚拨起浪花。

  不少游客有样学样,也坐了下来,脱下鞋子、袜子,把脚伸入水中。

  是否文明引争议

  这则新闻一出,网民们展开了一场辩论赛。反方认为:在美丽的西湖边,泡脚?!素质太差,简直大煞风景。正方认为:天热了,自然愿意和清凉的湖水亲近,太正常了,证明西湖山清水秀,吸引人,没必要拔高到国民素质的高度来大肆抨击。

  【正方:素质低 大煞风景】

  代表性观点:

  西湖之美素比西子,如今大批游客脱袜亵玩,确有大煞风景之感。然而,当反思的是,让西湖成“洗脚池”,除了游客素质的参差不齐,还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如果说一两个人在西湖“洗脚”尚可斥为道德水准不高,但出现万人“洗脚”之场景,显然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君不见,面对大范围酷暑,“旧火炉”未去,“新火炉”又纷纷腾空而出,在各大游泳池、沙滩浴场犹如“下饺子”般被挤得满满当当的时下,人们好不容易发现一个不用收费的纳凉地,自然欣然往之。

  时下的中国,物质水平固然与一些发达国家相较有相当距离,但这并不代表一些公共服务就可以无所突破。例如开放更多公共纳凉点,建设一些公益性游泳池、海滩浴场、公园喷泉,等等。

  因此,在笔者看来,西湖成“洗脚池”不仅大煞了西湖的风景,更在大煞国民素质的同时,给国家公共服务水平提出了深刻拷问。面对纳凉无好去处的底层群体,我们又什么理由带着玫瑰色的眼镜去指责底层的道德色彩呢?

  【反方:与游客素质无关】

  代表性观点:

  首先,自古以来,民众就有在天然湖泊中洗脚、游泳的生活习惯,外国人也不例外。而西湖作为上天赐予杭州的天然湖泊,游客在湖中洗脚,只不过是自古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使然,并不是公德心缺失的结果。

  其次,究竟要不要禁止和批判游客在西湖中洗脚,最关键的是要看西湖成为“洗脚池”对西湖水质的影响和破坏到底有多大。从这个角度说,公众的顾虑和担忧其实显得有点多余。今天的西湖不是死水湖,而是活水湖,从钱塘江引水,实现了通江达海,自身具备了非常强的净化能力,所以即使夏季每天有一些游客在湖中洗个脚,对水质并无大碍,西湖自身能够净化得了。真要说对西湖水质造成破坏,西湖中的游船和交通船要比游客洗脚大得多。

  事实上在江河湖泊水质普遍恶化的今天,环保局长敢不敢下河游泳作为水质评价标准的当下,游客自觉的在西湖中洗脚,实质上正是对西湖水质的肯定,证明游客对西湖的水质有信心。

  文明大讨论的弦外之音

  除了对于在西湖洗脚是否属于文明不文明的讨论外,很多网友和评论员也从中看出更深层次的社会现象,如国民过于敏感的文明心态、社会公共安全的欠佳、人们基本常识的不足等等。

  【我们患上了“文明敏感”症】

  把游客与西湖水的亲密接触,当成是大煞风景的不文明行止,这是一种“文明敏感症”。其表现为,追求一种刻板的机械的不切实际的文明,对于游客的一些正常行为作出不正常的反应。

  当然,对不文明保持痛感是必要的。见到不文明行为,就应该站出来“一声吼”,这种痛感,也是文明能够坚守的保证。但这种痛感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无限放大,不能上纲上线。反之,只会让人忐忑不安、无所适从,不利于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准提高。除了对文明理解有误外,“文明敏感症”还表现为对文明的不自信。拿“西湖洗脚”来说,如果发生在西方,很多人可能会说:哟,看西方人多么有情趣啊,多么会生活啊!可到了我们这里,却演变成了一场指责。

  从对“西湖洗脚”中,看到了一种“文明敏感症”。这只是一次与西湖水的亲密接触,没必要这么紧张。放松一点,再放松一点,再看看这些图片,就会发现这是一组很好的“亲水图”。

  【指责“洗脚”是无知的文明】

  把“西湖戏水”解读为不文明,不仅是强奸民意,更是失之常识。相反的,文明进步的表现是,“人”才是万物的尺度,不合理的道德约束反而阻碍文明。假如有一天,对草坪的“践踏”、对西湖的“洗脚”,都被视为常识且普及,那相较于针对于人的种种限制,才是更加合情合理的吧。

  人们之所以对此敏感、充满想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对文明的不自信。太不自信,就难以区分文明的标准,只好一竿子全打死——前不久,大陆游客在埃及神像上刻字、颐和园游客当众小便,都使“文明人”们坐立难安,继而不分边界、不分标准地指斥“不文明”。而揭露所谓的“西湖洗脚”,恰恰是由于他们的无知文明。

  【无关乎文明,只关乎安全】

  “西湖洗脚”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似乎均与文明素质搭不上关系。不过,我倒是觉得,虽然无关文明,但却与“安全”有关,毕竟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悠闲地洗脚,万一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就是很危险的事,因此,面对“西湖洗脚”,不需要批评,不需要驱逐,只需要提醒,并作救人的预案,万一真的有人掉进了西湖,及时施救也是景区的责任所在。

  编后语:夏季人们亲近冰凉的事物,这是无可厚非的,西湖水质好,经得起人们你一脚我一脚,这也给了人们充分的理由将脚伸进去。然而或许很多事情,不是单纯用水质是否受损这类理性科学的分析来判断。将脚放进去,不是大事,但众人争相模仿以致万人集体洗脚,这或许就得好好想想,真的与素质的某些内涵无关吗?

(来源:新华时政)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