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7月25日电(记者 张晶)1989年,国内媒体发表了澳大利亚教师戴维·哈里斯一个惊人发现:甘肃永昌者来寨村在2000年前曾有一批古罗马军人定居,他们的后裔至今仍在那里生活。此说一出,轰动世界。此后十几年,专程去者来寨村考察、采访的多达两三千人。
哈里斯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人,牛津大学汉学教授德效骞1957年就曾有过类似表述。他与中国、苏联几名学者共同研究后认为,公元前53年卡尔莱战役中被安息人俘虏的一批罗马军人流落到了匈奴,公元前36年,他们使用罗马军队才有的龟甲阵与汉朝军队作战,战败后归顺汉朝。此后,汉朝在河西走廊设置了骊靬县安置他们。
支撑这个说法的论据主要有几个。首先,《汉书》中记载,公元前36年,汉军在与北匈奴郅支单于作战时,发现了一支修筑重木城并使用鱼鳞阵的奇怪部队。一些学者认为,鱼鳞阵就是罗马军队独有的将圆形盾牌顶在头上连成一片而形成的龟甲状防御阵形,重木城也是罗马特有的建筑形式。其次,汉军战胜后,俘虏、受降了一千多人。第三,根据南朝范晔、唐朝颜师古的说法,中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骊靬,后称大秦,骊靬县之所以得名与此有关。第四,者来寨村的居民之中不少具有欧洲人深目、高鼻、蓝眼等特征。这几点串联在一起加以演绎,河西走廊有“罗马人后裔”的说法就越来越丰满,还出现了若干新的情节:罗马残兵升格成了罗马军团,其后人甚至曾追随三国名将马超出战。由此,衍生出许多文艺作品,当地也抓住良机发展旅游--一时间好不热闹。
不过,严肃的学术研究有时颇为“败兴”。对此假说,至今未找到确凿可靠的证据,更无法构成完整的证据链,相关领域研究结果也对这个假说非常不利--所谓鱼鳞阵并非古罗马的龟甲阵,重木城也未见得就是古罗马所用,史籍中汉军战胜后将战俘及收降的人都分给了协助作战的西域诸国。即便是骊靬县的设立,根据河西走廊出土的金关汉简和悬泉汉简记载,也是公元前60年之前的事,远早于故事中罗马军队归降的时间。研究表明,古人还犯了个错误,骊靬之称可能与古埃及托勒密埃及王国或亚美尼亚有关,与罗马帝国并无关联。
至于者来寨村居民的欧洲人体貌特征,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丝绸之路商贸活跃的岁月里,路过或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分属于很多国家、不同民族,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说着不同的语言。可目前只有兰州大学正式公布了研究成果:在被检测的87人中,84人属于汉族类型,另外3人属于西亚型的欧洲种人,与属于地中海型欧洲种人的罗马军团无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陈煜)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