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开启意外模式"? 无需夸大身边的安全风险--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北京已开启意外模式"? 无需夸大身边的安全风险

2013年07月25日08:38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无需夸大身边的安全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北京接连发生意外事件:7月17日,朝阳大悦城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一疑似精神病患者砍死两人;7月20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发生爆炸,作案者为山东籍上访者冀中星;7月22日,马连道家乐福超市发生持刀伤人事件,造成1死3伤,其中包括一名2岁婴儿;7月24日,光明楼一蛋糕店爆炸,下午双井家乐福超市发生火灾……

  公众对身边的安全威胁,总是近乎本能地敏感。正因如此,这些意外事件总能在第一时间成为热门谈资,各路媒体对这类事件连篇累牍地报道,气氛多少变得有些紧张和诡异。有网友调侃说“北京已开启意外模式”,微博中应和者众;我们身边有些朋友也不再淡定,似乎觉得机场、车站、超市等人多的地方都很危险;有些大超市则更夸张,不再出售刀具……

  如此草木皆兵,显然有些过虑了。一方面,这些意外事件都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基本可归类为“极端个案”,我们每天所打交道的朋友,每天在公共场所遇到的路人,绝大多数都是心智正常之辈,不会在下一秒突然变成事故制造者;另一方面,类似的偶发事件,近期的发生频率未必比以前高,只不过是最近发生了轰动性事件,媒体的报道显得突出了一些。

  公众若因这些“极端个案”而不敢出门,甚至时刻对陌生人抱有戒心,生活会多几分不必要的疲累;商家若因这些小概率事件而采取“非常之策”,无疑也会打乱公众正常的生活秩序。其实,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都是在波澜不惊中日复一日地度过的,这些意外事件,就跟以前发生的幼儿园杀童事件、公交车纵火事件一样,不太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

  不过,尽管这些事件是个案或意外,也应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毕竟,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多发期,这些“极端个案”,往往都关联着一些看似抽象的命题——比如,底层民众维权渠道逼仄、社会公平失守、贫富差距增大等。如果对这些矛盾视而不见,放任极端情绪潜滋暗长,整个社会的暴戾之气势必加重,每一个“生无所恋”的人都会成为社会危险因子。

  身边的安全威胁越少,人们越会有安全感。不过,纾解社会矛盾,消弭极端情绪,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见效,但即便如此,早一点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总好过“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之后再手忙脚乱。因此,理性看待我们身边的安全风险,除了不盲目夸大“自己吓自己”之外,还应该采取措施积极地排除风险。这既包括通过常规检查来排除公共场所火灾威胁、公共交通安全威胁,也包括通过重建信心、重建社会防范隐性的社会安全风险。(新华每日电讯评论 易艳刚)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