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中央部门或于明日向社会公开2012年决算报告。这意味着,新一轮中央部门去年的“账本”即将揭开面纱。
这也是自2010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部门预算以来,连续第4年公开预决算报告。
按照有关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中央决算后,财政部应在20日内批复中央部门决算;中央部门收到财政部批复后,即可公开本部门决算。
此前,据本报统计,已有82个中央部门率先公布了2012年“三公”决算情况。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要求,今年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有望进一步细化公开。
■ 释疑
公开程度是否提高?
部门行政经费去年首次公开
去年7月19日,超过90个中央部门同日集中公布了2011年决算报告。和上一年相比,决算公开的程度有所提升,大多数部门公开的表格从原来的2张,增加到了6张。除了包含各部门收支整体情况、财政拨款收支情况之外,还包含政府性基金的支出。
此外,各部门的行政经费首次向社会公开。多个部门在决算报告中附加了说明,比如行政经费的概念、统计口径等。
不过,对于决算报告的公开程度仍存质疑声音,比如像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没有细化到项,未体现人员工资福利等。
“三公”决算能否再细化?
各部门应对经费解释说明
包含因公出国、公车购置与运维、公务接待的“三公”经费到底花了多少钱,是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去年,“三公”经费的公开中,已有很多部门主动公开了出国团组和人次、公车的保有量和新购车数量及价格等信息,更有助于公众监督。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公开程度不足,出国的目的、效果没有体现,公务接待费用比较模糊等。
记者获悉,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对于信息公开的要求,已提出中央部门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数量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有望全部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