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薪酬报告各异误导求职 民间统计需规范管理--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上海:薪酬报告各异误导求职 民间统计需规范管理

2013年07月14日08:29    来源:中国政府网    手机看新闻

  又到年中,不少人力资源公司都开始公布2013年上半年的薪酬统计数据。记者查阅了部分公司发布的数据后发现,不同公司对同一类目的统计结果大相径庭,以2013年工资增长率为例,某公司统计结果为8.6%,另一家公司的统计数据为6%,还有公司统计出了11.3%。

  数据“各说各话”,让统计的可信度大打折扣,更让市民没了方向。记者在采访业内人士时了解到,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热衷于公布数据,大多是为了能借此在媒体上多露脸,从而提升知名度;但由于其样本数量有限,统计数据很难做到真实权威。

  统计数据“各说各话”

  2012年上海白领平均月薪7112元、2012年上海蓝领平均月薪3657元……看到近期媒体上不断公布的收入数据,不少市民都在网上吐槽:将数据与自己的收入对比后,感觉自己“拖了大家的后腿”。“我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2年,平均月薪也就只有6500元左右。对比统计数据中的7000多元,我真心觉得自己拖了后腿。”白领陈小姐告诉记者,对于这种数据只能抱着“一看而过”的心态,根本无法作为参考标准。

  不少应届毕业生则是直接受到了某些数据的“毒害”。在今年年初某公司公布的应届毕业生薪酬统计报告中,上海应届本科毕业生起薪点为全国最高,大约在3500元。正是这组数据让不少外地高校毕业生“备受鼓舞”,纷纷涌入上海求职。在此前的一场招聘会上,记者遇到了3位郑州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其中一位女生说:“报纸电视上都说上海收入高、岗位多,我们宿舍6个人,有4个人都到上海来找工作了。”

  在采访中,不少应届毕业生都表示,由于他们接触到的人群有限,获取企业薪酬信息大多依赖网络或媒体。“对我们来说,大城市的生活成本相差不大,去哪座城市就业很大程度上是看企业的薪酬水平。如果广州的起薪点比上海高,那肯定去广州求职的人会多一些。”毕业生小华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学找工作“定价”时,都会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进行比较,有的人甚至表示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就业。

  数据统计缘何成“香饽饽”

  薪酬白皮书、职场才情报告、薪情报告……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每年约有十余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会发布类似名称的薪酬统计报告。“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来说,只要对自己客户公司的数据进行简单统计后,就可以发布薪酬报告了。”某业内人士表示,媒体比较喜欢发布这类数据,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则往往借此提升社会知名度。

  同是统计薪酬数据,为何结果千差万别?该人士介绍说,薪酬数据若要做到真实权威,其统计样本必须要十分庞大,但对于某些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来说,其商业属性不可能让其耗费大量精力物力来搜集样本。“很多公司只是对自己客户的薪酬数据进行统计。但这样一来,有的公司客户集中在国企,有的公司客户集中在外企,不同性质企业的薪酬计算方法肯定有所差别,如此统计出来的数据必然千差万别。”

  “出现各种版本的薪酬数据,还缘于各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间的相互竞争。”这位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公司为标榜其客户资源雄厚,每到年底就会大肆宣传其“薪酬白皮书”;对与其存在竞争关系的公司来说,反击的办法就只有推出自己的“白皮书”,“有的小公司只有十多名员工,可为了标榜实力每年也会推出类似的统计报告,这就是为何各种薪酬数据会密集出炉的原因。”

  民间统计调查需规范管理

  薪酬统计数据的混乱,凸显出不少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急功近利,也反映出当前媒体与企业中存在的“数据依赖”。“如果我们不去做这些数据统计,要想在媒体上露脸就很难。”某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公关总监告诉记者,公司每年都会对在媒体上发稿有个定量规定,要完成指标就必须想出各种名目来“制造新闻”,公布各类职场统计数据等最能切合当前媒体对新闻的需求。

  “数据依赖”还导致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到统计工作中。根据《统计法》规定,民间统计调查活动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仅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对统计调查方面的法规。法律界人士认为,民间统计调查作为官方统计调查的有效补充,有其积极作用,但如何将其规范到合法、科学、客观、公正的道路上来,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则。(记者 刘栋)

(来源:中国政府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