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25日电 (记者 常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新媒体蓝皮书指出,新媒体是最为主要的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从绝对数上说,反腐倡廉舆情事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数量远大于首次曝光于传统媒体上的数量。其中,2010~2012年,反腐案件首次曝光于新媒体上的事件数量依次为67件、58件和31件,3年合计156件,是传统媒体的2倍。
曝光反腐前三位依次为网络新闻、报纸和社区论坛
蓝皮书指出,就具体的首次曝光媒体类型而言,从绝对数上说,前三位依次为网络新闻、报纸和社区论坛。以网络新闻为首次曝光媒体类型的事件数2010~2012年依次为42件、26件和18件,以报纸为首次曝光媒体的事件数量3年依次为23件、29件和13件,以社区论坛为首次曝光媒介的事件数量分别为12件、20件和5件。
反腐倡廉事件主要集中于违纪违规类、滥用公权类、时事政治类及伦理道德类。这些类型反腐倡廉事件的首次曝光媒介类型主要集中于新媒体而非传统媒体。例如,2010~2012年违纪违规类事件中,有29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有44件通过新媒体曝光;滥用公权类型事件中,有10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有16件通过新媒体曝光;时事政治类事件中有5件通过传统媒体曝光,有9件通过新媒体曝光;伦理道德类事件中,全部8件都是通过新媒体曝的光。
2013年实名爆料将继续走向前台,媒介反思日趋常规化
蓝皮书指出认为,2012年,随着网络举报从隐匿走向前台,实名举报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爆料方式。实名制爆料的直接好处就是能更为有效地获取媒体、网友、纪检和司法部门的信任,迅速越过网络传播中“信息辨伪”的过程,凭借信息较高的可靠性加速传播。实名举报有助于强化爆料者的责任意识,而带有职业爆料人色彩的部分特殊人群的登台,也将使网络舆情变得更为复杂。党政部门要探索有效机制,加强实名举报人安全保护措施,从而让实名举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2年,媒介反思日趋频繁。“方韩大战”引发对“意见领袖”的重新思索;“前北大教授实名爆料北大院长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对实名制举报的思考更趋成熟;“河南光山小学学生被砍伤事件”引发对新闻选取的讨论;网络反腐推进引发制度化反腐与加强新闻伦理的探索;一些铺天盖地占据公共注意力资源的“微公益”促使微博人群对“全民参与”利弊的反思……等等。微博的自律净化机制功能得到一定的加强。
微博引领的碎片化阅读引发社会反思。2012年10月,微博名人“和菜头”宣布停止更新微博,“我怀疑微博的碎片化阅读对我的大脑有所损伤,很担忧再也不能读书和做深度阅读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快餐资讯时代,对微博文化内涵浅层化的文化凝视成为社会新的思考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