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带来公车改革新推力--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新形势带来公车改革新推力

2013年06月24日10: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每日一评·关注公车改革系列评论之五

  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将支持公车改革与转作风结合起来,做公车改革的推动者,而不是改革阻挠者

  前不久,外交部官方微博“外交小灵通”发布消息称,外交部部长王毅的公务用车将改换为国产红旗轿车。舆论普遍认为,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改为国产车,或将改变“洋品牌”公务车占主体的格局,成为公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向。在民众忧心公车改革停滞不前之时,这种新的形势有望为公车改革带来新推力。

  公车消费分为采购环节和使用环节,以往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推出的公车贴牌和货币化改革等举措,主要着力点在于公车使用环节,目的是防止已经被采购的公车被滥用;相比之下,从采购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束紧政府部门采购公车的“钱袋子”,为公车购置划定醒目的红线,更能起到从源头治理公车乱象的效果。

  根据工信部2011年底发布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管理细则》,申报公务车目录的轿车发动机排气量不能超过1.8升,价格不能超过18万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双18”标准并没有得到严格遵守,一些基层政府部门超标配车的现象尤为突出。要想改变当前这种现状,让公车采购标准发挥应有的约束效力,一种非常可行的思路,是鼓励政府部门采购性价比更高的自主品牌汽车。

  事实上,在王毅选用国产车之前,已有一些政府官员主动选用国产汽车,但这种现象往往带有个案色彩,并未形成制度。今年年初,新一届领导集体明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质上也为进一步推动公车改革创造了新契机。我国公车消费在“三公消费”中占六成以上,缩减公车消费规模完全契合节俭理念,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更严的公车采购新标准,以实际行动践行反浪费的要求。

  与鼓励公车采购向国产品牌倾斜、收紧公车采购标准相比,中央高层对严控公车采购经费的表态,更增加了公众对深化公车改革的信心。在今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时与各级政府部门“约法三章”,明确要求在本届政府内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意味着,公车经费将以“零增长”“负增长”为目标。

  束紧公车采购的“钱袋子”,遏制“车轮上的腐败”才不至于沦为空话。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中央本级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执行数为80.95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4.32亿元。最近几年,公开“三公”数据的制度日渐成熟,今后政府部门的公车经费是否做到了“只减不增”,将更便于监督。

  经过多年的试点和调研,推进公车改革的总体思路其实已经基本明确——关键是要遏制公车经费预算不断膨胀的势头,有效压缩公车经费规模,从源头治理公车乱象。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人大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通过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预算约束,大幅度减少各级各地权力机关的公车数量,大幅度降低公车购置、运行、监管的成本,大幅度削减公职人员的公车福利,使公车真正回归“公务”本位,最终达到通过财政预算约束公车开支、节约公共财政资金的目的。

  公车改革,说到底是一项“减福利”性质的改革,应体现“减法”和“让利”的思路。改革能否取得良好成效,与公车使用者能否转变观念、以实际行动中支持和推动改革密切相关。在转作风“八项规定”的新风之下,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将支持公车改革与转作风结合起来,做公车改革的推动者,而不是改革阻挠者。

  公车改革任重道远,将长期处于进行时状态。在一些地方的改革试点出现“回潮”迹象时,有关各方更不能泄气和懈怠,而是要抓住新形势下那些新的有利条件,寻求改革新动力,以更大的决心、更好的制度探索来啃这块改革“硬骨头”。(白靖利)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