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王镜宇)“小强”陈耀烨在春兰杯决赛中2:1击败韩国名将李世石,成为半年之内“中国制造”的第四位围棋世界冠军。经过多年的积累之后,中国围棋进入“井喷期”,2013年极有可能成为中、韩对抗拉锯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
以出产天才著称的韩国围棋曾经是中国围棋努力追赶的目标,个人世界棋战夺冠纪录的前两位至今由韩国人李昌镐和李世石占据,他们分别17次和14次登顶,而夺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中国棋手是7度封王的古力。
然而,古力、孔杰之后中国新生代棋手的集体爆发让韩国棋手难以招架。自今年年初以来,22岁的周睿羊、22岁的时越、16岁的范廷钰和23岁的陈耀烨接连在百灵杯、LG杯、应氏杯和春兰杯赛中问鼎,不知不觉中国已经拥有12个获得世界冠军头衔的棋手。
与之相对应的是,韩国棋手在个人赛事中陷入低迷,元盛溱、朴廷桓、李世石成为时越、范廷钰和陈耀烨登顶的垫脚石,不久前的新一届LG杯赛韩国队竟无一人晋级八强,颓势尽显。
中国围棋协会主席王汝南认为,中国围棋的确已经显露出超越韩国的趋势。“至少近期可以这样讲,因为不光是一个比赛,包括LG杯前八名都没有韩国。是不是从此就压倒韩国?恐怕还不能完全做这个结论。”
中国队领队华学明也表示,目前中国棋手从整体上的确占据优势。韩国在二李、朴廷桓之后应该还会有天才棋手出现,但是在整体厚度上中国占优。
是什么造就了中国年轻棋手的集体喷发?在王汝南看来,这有赖于多年的积累和整体的氛围。“感觉经过多年积累,水平是上来了,”王汝南说,“教练组肯定有功劳,包括俞斌勤勉的工作,但是现在的局面不是哪一个人带来的,而是整体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连围乙都有很多高水平棋手,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孩都很厉害,这里面有家长的投入、社会的大环境,当然还有国家队集中训练的优势。”
华学明则认为,世界冠军棋手自身的努力相对更重要。从国家队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做好制度化建设、用更加规范的管理帮助棋手养成好的训练习惯、组织好棋手的训练比赛、增强队伍的凝聚力等等。
华学明透露了一个信息,现在国家队分A、B组进行内部训练赛,其中A组是等级分前16位的棋手,而B组包括国家女队、国少队在内有四五十人,分别进行大循环,训练量之大可见一斑。
算上前两年夺冠的朴文垚和江维杰,古力、孔杰身后的年轻棋手已经有6人拿到世界冠军,但是他们的冒尖都是“一次性”的。王汝南认为,这样的“战国时代”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现在整体水平提高,很多棋手都有相当高的水平,没有人能压倒别人,”王汝南说,“这种局面估计会持续一段时间,近期很难出现像李世石、李昌镐、古力这样有统治力的棋手,我目前还看不出哪个人能达到这样的高度。现在谁拿了冠军都不敢懈怠,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好事。不过,从爱好者的角度看可能会有遗憾,因为大家都推崇‘英雄人物’,现在‘英雄’刚出来就没有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