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高地格局基本形成--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新华网]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高地格局基本形成

2013年06月19日09:17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重庆6月18日电(记者张桂林)6月18日,我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成立3周年。3年来,通过不断完善开放平台,创新产业模式,捕捉开放型经济新机遇,推动利用外资、进出口和GDP持续迅猛增长,内陆开放高地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国家对两江新区的重大战略定位。而要成为开放门户,首先要形成物流枢纽和开放口岸。”重庆市副市长、两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凌月明说,新区致力于构建国际物流大枢纽,完善口岸功能和各类开放平台。

  在两江新区果园港,长江流域内河最大的水、铁、公联运港正在加紧建设,今年7月一期开港后,将形成300万吨的年通过能力。空港的拓展也如火如荼,国际航空货运线增至20余条,国际货运量跻身全国第五位。随着经新疆出境抵达德国的“渝新欧”铁路常态化运行,两江新区还拥有了向西直通欧洲的贸易“快车道”,形成水、铁、空“无缝衔接”的国际物流大枢纽。

  以保税港区为核心的口岸平台不断完善。重庆保税港区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黄曲介绍,过去出口货物在内陆查验、报关后还需在出境口岸再次报关,导致内陆口岸“有名无实”,近年在海关支持下,率先实行“一次报关、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内陆直通式通关模式,使口岸聚集功能大大增强。2012年,仅寸滩港外贸吞吐量就达32.4万标箱,其中近一半为四川、贵州、陕西等周边省份的转口货物。今年1至4月,保税港区进出口集装箱同比增长21%。

  “内陆开放与沿海相比存在天然劣势,唯有创新模式,才能有所突破。”两江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汤宗伟说,通过创新“整机+零部件+研发+结算”的“垂直整合”模式,全产业链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航空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做大,就得益于这一模式。通过引进瑞士皮拉图斯、美国恩斯特、香港全球联合通航公司三大飞机制造企业,带动霍尼韦尔等关键零部件商、民航学院等培训运营机构入驻,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形成集研发、生产、飞行服务、教育培训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两年后将年产200多架轻型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预计到2020年将带动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在产业组织模式创新带动下,两江新区还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汽车产业集群等,2012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49亿元,增长27.2%。

  数据流、资金流更加便利化大进大出,日渐成为全球开放型经济新趋势。两江新区敏锐捕捉机遇,先行先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起步。今年3月,亚太地区最大电信服务商新加坡太平洋电信数据中心落户两江云计算产业园,包括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在内的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50万台服务器的规模,成为国内最大离岸云计算基地。通过创新外汇管理,两江新区还积极试水跨境结算、跨国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

  通过3年建设,重庆两江新区内陆开放门户效应开始显现。数据显示,两江新区2012年GDP增长20.4%;实际利用外资31.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213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贸继续保持65.9%的强劲增势;入驻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118家,超过重庆全市的一半。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