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荒漠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谈荒漠化防治
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 刘羊旸)6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荒漠化问题是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当前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难点是什么?该如何应对?记者日前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
遏制荒漠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记者:“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中国的主题是什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主题?
赵树丛:中国的主题为“遏制荒漠化,实现中国梦”:旨在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继续发扬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投身于荒漠化防治的伟大事业,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土地沙化导致生态恶化,并加剧沙区贫困,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绿色是本,如果占国土面积近27%的荒漠化土地上经常风沙肆虐,那么“美丽中国”就是一句空话,中国梦也就失去根基。
遏制荒漠化,建设美丽沙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是沙区人、治沙人乃至国人最真切的梦想。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记者: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我国采取了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
赵树丛: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荒漠化防治道路。
——实行依法防治。颁布施行了防沙治沙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的法律,标志着我国防沙治沙事业步入了依法防治的轨道。
——实行工程防治。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和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通过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防沙治沙的推进。
——实行省级政府负责制。建立了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层层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考核、通报和奖罚,真正把防沙治沙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
——实行政策引导。出台治沙决定,不仅对防沙治沙政策作出具体规定,也为今后的防沙治沙工作指明了方向。
——实行科学防治。组建高级专家顾问组,建立定期监测制度,总结、推广一批防沙治沙实用技术,提高工程区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的治沙技能。
——实行部门联动。建立了部际协调机制,多部门参与,多种措施结合,综合防治。
记者: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
赵树丛:通过一系列坚强有力的措施,我国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沙区生态状况有了明显好转,植被盖度以年均0.12%的速度递增,重点治理区林草植被盖度增幅达20%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高;沙尘天气频次呈波浪式递减趋势,今春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为8次,为近11年来平均水平的一半。沙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绿色沙产业正在崛起;生态文明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沙地将全部得到治理
记者:当前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难点是什么?
赵树丛:主要表现在:投入不足,导致大量的可治理荒漠化土地不能得到及时治理;执法不严,一些地方重经济、轻生态,重近期、轻长远,存在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此外,由于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慢,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又缺乏针对性倾斜优惠政策,防治人才留不住,社会力量及各项生产要素引不进。
记者: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加以应对?
赵树丛:根据有关治沙决定和规划,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沙地全部得到治理。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持依靠改革,依靠科技,依靠群众,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严格依法防治。切实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推进工程治理。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实施好现有重点生态工程,包括退耕、天保、京津、三北及一批地方工程,同时,争取再启动一些专项防治荒漠化工程。
制定优惠政策。在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税费减免、权益保护等方面出台一些扶持政策,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沙区汇集。
落实责任制。全面推行防沙治沙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做到守土有责,优土必奖,劣土必罚,奖罚分明。
强化科学防治。加强防治队伍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搞好实用技术总结、推广和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
深化国际合作。引入技术、引入管理经验,也通过走出去,推广中国的技术和模式,实现内外互动,以外促内。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