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6月15日电(记者 朱旭东)自古术业就有专攻,造房子要找“鲁班”,生病了需要找“华佗”,两情相悦还得靠“月老”,这些专家做得多说得少,尽显专家本色,与如今满天飞随处找的“专家”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柴米油盐的生活离不开专家的指点迷津,社会发展离不开专家的献计献策。但如今见诸报端电视网络的“专家”,是只见唾沫星飞的“专家”的嘴,却未必能说出个丁是丁,卯是卯来。最让人诟病的,是股市专家和房市专家。善良的人们,忍不住相信他们说的“股市会涨会涨会大涨”“房价会降会降会稳中趋降”。不相信他们的话吧心有不甘,信了他们的话估计就会“亏大了”。
这些“专家”为什么越来越不靠谱?善意的揣摩,估计是他们自身做学问就不够,靠半瓶子醋、三脚猫功夫,也能行走个江湖来笼络些善男信女。否则的话,就是他们学问做得够深,在心怀叵测地为一己之利或为某个集团的利益而鼓噪。
凡此二者,网上有则冷笑话皆可调侃。说:有专家在河边看到两只乌龟缩着一动不动,问一农民:“它们在干吗?”农民说:“在PK。”专家不解:“动都没动过,P什么K?”老农:“在比装死。”专家:“可是壳上有甲骨文的那只,早就死了啊?”
这时,高潮出现了。一只乌龟猛然探出头来骂道:“MD,死了也不吭一声!”突然另一只乌龟也伸出头来:“专家的话你也信,你输了!”
调侃之后便是悲哀——以公正之心为公众解疑释惑指点迷津的专家在哪里?
鸡鸣狗盗之徒,因一技之长成为孟尝君的门客。他自然不会为平民百姓而学鸡叫学狗吠,因为他只为供养他的人服务。如今的一些“专家”,你是谁的门客?打着谁的烙印?贴着哪家利益集团的商标?能否亮明身份,也好让我等有个辨别的机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