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隐瞒高考生父亡噩耗 高考诚可贵亲情价更高--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千人隐瞒高考生父亡噩耗 高考诚可贵亲情价更高

2013年06月13日13:18    来源:华声在线    手机看新闻

  [华声在线导读]江苏吴江盛泽中学的一位考生结束高考高兴地回到家里,亲戚告知“父亲没了”。噩耗如晴天霹雳,一下子让这位考生蒙了。原来,为了不影响高考情绪,这位考生的家人和学校一起编织谎言,参与隐瞒的人数有近千人,让这个巨大打击晚来了半个月。你觉得该不该瞒着这位考生?

  考生父亲高考前半月身亡 家人学校近千人联合隐瞒

  [新闻解读]

  吐槽

  “千人隐瞒”没想得那么简单

  文/毛建国

  这种新闻似乎已成“高考必备”,几乎每年高考结束后都能听闻几起。这类新闻,过去总能给人带来几许感动,而现在则掺杂了不少议论。

  这位考生并没有做错什么。由于家庭特殊,这位考生平时与父亲的交流并不多。从新闻中也可以看到,这位考生在考前也对父亲的迟迟不露面表示了怀疑,只是他相信了亲人精心编织的善意谎言。那些精心编织谎言的人,也并没有做错什么。在一些人看来,高考诚可贵,亲情价更高,正如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从大方向上讲这话并不错,可是现实并不是选择题,其复杂性决定了选择的艰难性。

  抱着公允的态度,谁都不否认,今天高考依然十分重要。既然选择了十年苦读,那么总要慎重对待这场考试。白岩松那句“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虽然有些刺耳,但说得并不错。亲人、老师、同学,这么多人参与到隐瞒消息中,只是希望这位考生考得好一些。这恐怕也是这位考生父亲的最大期望。

  在情感表达上,中国人与外国人有很大不同。中国人则会从子女成长角度考虑,想得更多一点。中国人的爱心表达,更为沉重一些,但沉重不是冷漠更不是冷血。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希望子女更好的纯朴愿望应该得到尊重。这么多人参与隐瞒,并不是没人性没感情,相反,这是一种更为深沉的感情。虽然沉重,但却没有一点水分。简单地对此指责,只能说明“法海不懂爱”。

  现实背景下,只要发生这种事,几乎都会陷入两难困境。无论是否通知考生,都会经过一番艰难的选择,选择的痛苦远远超过想象。真要进行指责,对象也应该是高考,而不是考生,不是那些帮助隐瞒的人。如果不是高考重要,不是爱之情深,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帮助隐瞒?十年寒窗,多少次挑灯夜读,难道这位考生放弃考试,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吗?恐怕答案并非如此。

  “千人隐瞒”没想得那么简单,是高考让情感表达如此沉重。世上最容易的事,就是举起道德的大棒,对站在河那边的人吆三喝四。理解了高考的重要性,理解了中国人的情感表达特点,也就更容易理解“千人隐瞒”。在这其中,爱虽沉重,但却真实存在,没有冷漠没有无情。

  分析

  高考重于孝亲是教育之痛

  文/易国祥

  我们无法不为“扯谎者”对考生细致入微的呵护而感动。在当前语境下,处在与沈伟豪直接相关的旁观位置,很多人可能会作出相同的选择。即使征询考生本人的意见,他很有可能会强忍悲痛参加考试,因为他会觉得这是对父亲最好的告慰。

  高考重于孝亲,几乎成了当今社会的共识,而这正是现行教育的可悲。

  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孩子承载着父母和四位老人的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是底层孩子最美的梦想;十年寒窗有没有收获,关乎家庭荣辱,还关乎学校的成败,如此价值压力,足以构成“高考重于孝亲”的理由。

  如果考生作出另外的选择,也许不会这么感动,却符合人性道德。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正是这样,不要说读书,哪怕是当官,也要以孝亲为重。宋代张昌寿在朝做官,得知失散50年生母的线索后,弃官四方寻找,终于在陕州遇到已经七十多岁的生母。

  古人说“唯有读书高”,殊不知,这读书主要是学仁义道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小心谨慎,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学有余力,而后学文,这文在古代指“六艺”等学问,相当于现在的理工科艺等知识。

  不必怪沈伟豪七十多岁的爷爷,不必怪学校老师和校长,不必怪考生母亲来圆谎,更不必怪湖北考生刘一芃的母亲在“天堂”给儿子写信。当我们还无法校正已经走偏的教育理念时,这样的事还会发生。因为大家都以为这就是“爱”。

  有如此“爱”的教育,社会上就有人为了所谓事业而不侍候病榻上的亲人,不奔丧,却引以为荣;也有人为了私利不顾人伦,不计成本。

  一场考试,家长和学校让孩子付出“孝亲”的代价,人性“被泯灭”,这样的教育大有反省的必要。“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亲何时重于高考,教育必将重现希望。

  华声在线综合燕赵晚报、长江日报等

(来源:华声在线)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