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美相关科研团队通过合作研究并共同发表学术论文称,月球撞击坑中央峰的橄榄岩可能来源于陨石残留物。
以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岳宗玉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该实验室为第一单位关于月球撞击坑中央峰橄榄岩来源的学术论文,近日已获最新一期国际刊物Nature Geoscience发表。该论文研究成果由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邸凯昌研究员带领行星遥感团队与美国普渡大学H.Jay Melosh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完成。
中美科研团队合作论文以哥白尼撞击坑为例,研究分析了月球撞击坑中央峰橄榄岩的来源,得出的结论认为:月球撞击坑中央峰的橄榄岩可能来源于陨石残留物。而传统观点大多认为,哥白尼撞击坑中央峰的橄榄岩来源于月壳深处甚至月幔,这些深处的物质通过陨石撞击带到月球表面。
该学术论文以超高速撞击的相关物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哥白尼撞击坑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发现当陨石在月表的撞击速度低于12公里/秒时,大部分陨石在熔融后可以残留下来,而且在撞击坑的后期改造过程中主要积聚在中央峰。这不仅以定量化的方式分析了哥白尼撞击坑中央峰物质的可能来源,也为寻找可能的陨石残留物提供了关键信息。
中美科研团队携手完成的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广受关注,被认为是行星科学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并为发现月球形成初期的物质成分提供了可能。(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