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电视荧屏上歌唱类节目引进国外版权的案例越来越多,针对这一现象,笔者采访了知名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张绍刚。谈到近期一拥而上引进版权的歌唱类节目,一向直率性情的张绍刚表示:“现在大家太着急了!大家在彼此消减、彼此弱化、彼此侵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歌唱类节目生命力迅速下降。”
问:您是否在看歌唱类选秀节目?您喜欢看吗?
答:我会看一些,但是我不会追着看,因为类似内容的节目太多了。说实话,作为观众,我对这些节目的关注度不是那么高,但是作为教师,从讲课的角度来说,我也会关心一下。所以,大部分收看动力来自我想了解节目然后从专业角度来和大家讨论。
问:您是否觉得同质化太严重?
答:对,大家现在做任何节目都是一拥而上,比如当时做相亲节目一拥而上,后来做职场节目也一拥而上,现在又是唱歌类节目的一拥而上,这些年有太多的一拥而上了。
问:您认为歌唱类节目的一拥而上是盲目跟风还是其他因素导致?
答:我觉得大家现在都太想捡便宜。有一个别人占到便宜的东西,比如以最早的《超级女声》来说,《超级女声》占领了市场之后就出现了无数的唱歌选秀,像《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很多。
问:应怎样看待这类节目的高收视效果?
答:我个人认为,收视率好不说明任何问题。中国的电视节目现在已经到了高成本、高制作的“大战”阶段,但无论怎么“大战”,在这一背景下,越是强调收视率,越是盲目跟风,留给严肃文化的空间就越少。大家都拿这个来跟风,这波“跟风”现在也许还会红上个一两年,那然后呢?
反观这些年,这已经不是个案了。当年《快乐大本营》和《欢乐总动员》带动全国的电视节目都做游戏节目,然后《非诚勿扰》开始带动全国的相亲节目,《非你莫属》带动了全国的职场节目,去年的《中国好声音》又带动了唱歌类选秀节目,每一种选秀、每一个内容体,在刚刚出现的时候,都曾经引起过大家的关注。
问:您觉得这类节目的生命周期有多长?
答:我很难说它的生命周期有多长。收视率的争夺最终导致的不仅仅是节目的同质化,事实上是资源的高度浪费。每个节目都是巨大的投入,当然很多节目的回报很好,广告也很多。有这样的节目存在是对的,这就是百花齐放,但是当满园子开的都是牡丹的时候,是不是这园子也就出问题了?就因为牡丹卖得贵,大家就都种牡丹,那么结果肯定是牡丹被毁掉。
问:最近业内也在反思,为什么我们只是引进版权,却没有想过出口版权?
答:我觉得还是一个体制的问题,就是国外的体制相对来讲很成熟,制播分离等模式很成熟,而且大家是很讲规则的,比如他们的版权意识非常强,而且大家懂得去规避相同的东西,我们现在在这个问题上做得实在是太糟糕了。我们必须承认,电视界的版权意识确实增强了,但是不能只停留在“引进”这个阶段,版权节目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通过了市场检验的节目,所以相对来讲就更驾轻就熟,拿来之后更容易操作,就这么简单。
问:您觉得这类节目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会彼此弱化对方的资源,每个人都在弱化别人的资源,然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彼此弱化、彼此侵蚀,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一类的节目生命力会迅速地下降。因为观众会烦,观众打开电视就是唱歌,慢慢观众就不看了,最终损害的是这一类别的节目。
现在电视行业,有太多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的事,而不是大家一窝蜂上新节目的时候。新节目太多了之后,对于观众来讲是无效的。比如同学们都说《中国梦之声》不错,但是《中国梦之声》的影响力肯定没有《中国好声音》大,大家都在彼此消减。单说一个节目,《中国梦之声》或《中国最强音》可能不错,但是就是因为在被消减,在被观众的疲劳所消减。当某一家电视台、手脚最慢的一家电视台,花了很多钱终于“开唱”的时候,可能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实习生 马云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