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日专电(记者 闫祥岭)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近日通报网购婴童服装检测结果,近四成产品不合格,个别样品致癌物质严重超标。奶粉安全心有余悸、幼女受侵害余波未平,儿童用品安全与否又摆在眼前,以硬手段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已刻不容缓。
“六一”儿童节前夕,国家要求按照严格的药品管理办法监管婴幼儿奶粉质量,采用电子监管码等手段,做到全程可追溯。在长期困扰广大父母的奶粉安全问题上给出踏实答复,也是给孩子们最好的节日礼物,更在下一代成长问题上用硬手段表明了政府的决心,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需要夯实综合基础保障链条,要用法律手段,对包括奶粉在内的食品、衣物,乃至交通、教育、人身安全等诸多环节作出详细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并辅以严格的惩戒、处罚措施,让有毒食品、有毒衣物和有毒行为远离儿童。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能否下定决心通过详细调查研究,找出瓶颈,制定符合国情和本地地方特征的保障措施,对已经出现的侵害儿童权益的行为,能否进行及时、公开调查取证直至法律制裁,不仅关乎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更关乎国家形象。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当前,以硬手段营造儿童成长健康环境不仅被社会广泛关注,更是群众心声。营造健康环境,保障儿童快乐成长,国家顶层设计和地方政府积极主动探索二者缺一不可,在国家迈出夯实保障步伐时,我们同样乐意看到地方政府在监管企业、组织和个人行为方面的主动作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