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上海,不论是要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还是要成为转型发展的先行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简政放权。这不仅是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的重要前提,而且是转变政府职能、防止权力寻租的重要环节。
如果我们还是一仍旧章地搞行政审批,还是沿袭权力过于集中的老套路,去管很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市场、社会事务,那么就有可能“审”倒一些干部,“审”歪市场经济,甚至“审”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要从这样的严肃性来认识简政放权的深刻意义。
简政放权是一场深刻的改革,首先要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要以更大的坚定性,牢固树立市场经济的观念。简政放权,就是要更大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从而才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在当前困难的经济形势下,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是要靠市场机制。实际上,市场机制本身对经济运行具有自动调节功能,是能够调整一般性经济波动的。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而且还会产生新的风险。无论是从改革的市场取向看、还是着眼于克服当前难题,都必须简政放权,凡市场能决定的,就还给市场;凡企业应自主的,就还给企业;凡社会能自己解决的,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这应当成为改革的一个方向。
简政放权,不仅是要加快“审批”的速度,也不光是审批权力在上下级之间的分解、转移、授受,它的关键是向市场和社会“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会遇到某些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说简政放权会碰到“很大的挑战”,一是说我们过去长期以来习惯了的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式,要改变很难,会很不适应,甚至有些同志还会搞不清“勤政”与“放权”的关系,还会错误地理解“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意思,所以必须从固化的模式、路子中走出来。二是说剥离政府的部分权力,把一部分权力交还给市场、社会,确实还会影响到一些部门、一些同志的利益格局和权力调整,触及到一些具体的利益群体,这就更要求我们以自我改革、从我改起的公心,以勇于承受“割腕”阵痛的忍耐和主动,来争取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人民利益的具体化。总之,简政放权要“壮士断腕”,我们每一个相关的同志都要做改革的促进派和承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