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显椿用简单而原始的动作翩翩起舞
七旬老人郭显椿,江西省宁都县中村人。在郭显椿和他的搭档们的坚守下,中村傩戏仍然在这片土地上传承着。
郭显椿住在村里傩神庙隔壁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傩神庙由上下两厅组成,上厅正面为神龛,左右为两间小厢房,专供游傩时放置面具之用;下厅供观傩时村民所用,里面可容纳百十人看戏。
郭显椿看上去就是一个普通老人,但一旦唱起傩戏来,就似乎变成了另一个人。老人家唱腔响亮,舞步炉火纯青。据当地人介绍,老人一辈子单身,13岁开始学傩戏,2006年被评为江西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中村傩戏又叫开口傩,有唱腔和对白,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年年祭祀时演唱,积累了丰富的剧目。到清代时,表演的剧目相传有30多个,面具多达108种,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保存下来的面具仅有34种。
观看中村傩戏最好的时间是春节。此时,郭显椿率领的团队会走村串巷,从正月初一忙到元宵。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以及五颜六色的戏服、或慈祥或狰狞的面具、或粗犷或优美的“踏罡”“踩灵”等步伐,这一切都冲击着人们的视觉。
中村傩戏虽没有行当之分,却有男女之别,比如《抱冬易》是每年春节期间最为精彩的节目,面具后的郭显椿,左手抱着木偶,右手挥舞着红布,扭着不同身段,去演绎女性角色。此时,手牵白线的村妇站在人群中,翘首等待挂线的机会。村妇们手里扯着象征着12个月的12根线,线头上扎着一个装有钱币的红包。当带面具的“女子”抱着木偶旋转数圈后,妇女们便争相将手里的线挂到木偶身上,以祈求家人长命百岁。
在做祭祀表演时,郭显椿会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面具,用简单而原始的动作翩翩起舞。透过中村傩戏神话式的演艺,恍然间,人们仿佛从面具中窥视到了远古时代人与神之间的舞蹈。宁都是客家文化的摇篮之一,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希望这一承载着客家先民生活习俗、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的“活化石”能够在这个村庄里传承下去。(刘念海 文/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