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中瑞自贸协定为中国参与其它自贸谈判提供了参照--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谈“中瑞自贸协定与双边合作新机遇”

丁一凡:中瑞自贸协定为中国参与其它自贸谈判提供了参照

2013年05月25日20:11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人民访谈:丁一凡谈“中瑞自贸协定与双边合作新机遇”

人民网北京5月25日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5月25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中瑞自贸协定与双边合作新机遇”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他认为,瑞士被认为是全球最开放的经济体,跟这样的最开放的经济体达成贸易渠道,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开放有帮助。这对我们参与其它的自由贸易谈判也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参照。

谈到中瑞自贸协定的意义,丁一凡表示,中瑞自贸协定成果丰富,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有象征性含义。按照各种标准来衡量,瑞士本身都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瑞士承认中国是一个非常开放、非常自由的经济体,才会跟中国签这个协定,这样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从道义上讲,如果再有指责中国的说法将是说不过去的;因为一个世界上这么自由、这么开放的经济体都承认中国,那些不承认中国的国家就站不住脚了,所以象征意义非常非常强。第二层含义,瑞士周围都是欧盟国家,瑞士跟这些欧盟国家是有自由贸易协定的,某种程度上瑞士会成为中国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从这个角度上讲,自贸协议的作用是远远超过双边贸易的。丁一凡指出,中瑞自贸协定谈判是中国和瑞士之间全方位的谈判,这对我们参与其它的自由贸易谈判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参照。

如何理解李克强总理提到的中国与自贸区伙伴之间共享的“开放红利”、“改革红利”和“发展红利”?丁一凡认为,实际上这是中国的一贯态度。我们不是像某些舆论指责的那样,我们只是从开放的贸易体系中得到好处,别人都没得到好处。我们是希望通过开放的贸易体系,让别人也能够从中国快速增长中受益。

瑞士精通金融管理,中国金融改革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丁一凡说,肯定可以学很多东西,但是这个需要双方讨论。瑞士金融经过了大起大伏,在这么混乱的国际金融里还能够逃生,说明它有很大的能力。除了金融投资,瑞士在金融市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瑞士是全球很大的原材料和能源的金融交易市场,中国也想在上海建立这样的市场,这些方面中瑞之间都应该有很大的合作和交流的余地。

分享到:
(责编:王泽、苏楠)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