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在大连举行媒体开放日--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原创稿库

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在大连举行媒体开放日

2013年05月24日16:58    来源:人民网-时政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大连5月24日电   (王金海、张世安)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24日在大连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以在大连普兰店例行督察为工作载体,全面展示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初步形成的以例行督察、审核督察、专项督察三大核心业务,以及在线督察、资料报备和调查研究三大基础支撑的土地督察业务体系。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局长崔岩,大连市副市长张亚东等出席活动。

据了解,土地例行督察是对一定时间段内地区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或专项的常规性监督检查和评估。经国家土地总督察批准,今年4月15日至5月20日,沈阳督察局派出督察组对大连普兰店市开展了例行督察。本次督察实地巡察545宗土地,涉及土地面积3311.89公顷;审核各类卷宗1875卷,涉及土地面积6922.22公顷;约谈政府部门负责同志、用地单位负责人33名;召开座谈会5次。

在例行督察中,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按照“走程序、全覆盖,抓重点、紧跟踪,先培训、再座谈,两级审、集体定,速汇总、免遗漏,留证据、归档案”的原则,开展例行督察。通过对“批、供、用、补、查”等土地管理和利用全程,依次分类查看全部卷宗;将审核重点放在是否存在周边城市或东北地区督察发现问题,一个卷宗发现的问题立即在其他同类卷宗内查找,迅速扩大工作成果;每类卷宗审核前,先进行业务培训和问题多发点讲解,明确重点、统一标准,然后与各单位主管人员座谈,了解工作依据,查找违法违规线索,带着疑点审核;全员审核、分工合作,集中审核同类卷宗,分两组初审、组长复核,每晚召开碰头会,集体研究问题定性及次日工作重点;对发现的问题“日清类结”,及时形成文字描述及汇总表格;复印归档发现问题的相关证据,用数码相机拍照留存,导入土地督察“一张图”例行督察成果库。

据崔岩介绍,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积极探索例行督察工作模式,在例行督察过程中“扩面提质”,实现土地例行督察两个全覆盖。一是实现了土地利用和管理工作环节全覆盖,对地方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批、供、用、补、查”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体检”,重点核查8方面内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情况、土地供应政策执行情况、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土地开发整理情况、土地执法监管情况、土地登记和抵押融资情况、涉地部门履职情况等。督察组督察时段为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二是实现了对地方政府和政府管理的发改、财政、规划、建设等行政部门涉地事项全覆盖。同时,注重“信息化”衔接,在线督察系统图形比对结果与“基础图件叠加”工作方法分析结论相互映证,提前锁定重点审核卷宗;列出了“批、供、用、补、查”等工作环节审核重点,疑似问题全部拍照取证,规范了内业审核工作步骤;实行“阳光督察”,公开工作内容,公开接待群众来访。与普兰店市信访局成立了联合接访办公室,公布了信访电话,专人负责例行督察期间的涉地信访工作。邀请2位社会监督评议员走进督察组,参加督察活动。

参加媒体开放日活动的记者,在督察现场看到,督察组利用3S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土地督察工作,开发和应用集综合业务办公、督察线索发现、内业审核分析、实地巡查核查等业务为一体的在线土地督察系统,极大地提高督察工作效率。为及时掌握督察区域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沈阳督察局建立了基础资料报备制度,主要包括8方面内容: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土地利用现状、建设用地审批、土地供应、设施农业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开发整理、工矿废弃复垦利用等相关资料,为例行督察和审核督察提供基础支撑。截止5月23日,大连市往年度基础资料报备进度已近90%,2013年第一季度基础资料除市本级、金州新区外均已报送齐全。

大连市副市长张亚东表示,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发战略和大连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大连市用地需求量不断加大。特别是大连市工业园区占到辽宁沿海经济带园区总量的一半,如果不科学规划、合理使用,将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国家土地督察沈阳局多次到大连督察调研,在园区用地利用管理上给予政策指导,及时提出意见,共同破解难题。今年,督察组在普兰店市进行例行督察期间,启动了“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情况调研”,将对大连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和全域城市化健康推进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联系本文记者

王金海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编:杨铁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