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媒体报道了深圳市交委“叫停”的士召车软件的消息。笔者了解到,这一立足于手机终端平台的方便市民“打车难”和的哥寻找客源的APP软件,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均未遭到“叫停”。而昨日笔者采访的市民和的哥也都纷纷表示,叫停的士召车软件令他们感觉很惋惜,“不理解为何官方要叫停这一软件”。
昨日傍晚,深圳市交委针对此消息回应表示,手机召车软件符合智能化发展方向,但目前市场上的多款软件不成熟,存在多项问题,将给行业监管带来难题,因此交通主管部门对其“叫停”。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将在年内完成的士电召实体平台,该平台将包括手机召车,而各款APP软件在符合该平台要求并和该平台对接后,可以提供给市民应用。
事件回放
交管局发文禁用的士召车软件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深圳一些此前安装了叫车软件的的士司机在5月中旬接到了来自各自出租车公司的通知,通知要求司机不能使用此类软件,并且不卸载就会被视为违章受到处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司机卸载了相关的叫车软件。
据报道,这一通知是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客运交通管理局”下发到各出租车公司,全名为《关于加强手机召车软件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该《通知》要求,各企业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全面排查驾驶员队伍,对已经安装手机召车软件的驾驶员必须责令卸载,不得继续使用。如果有继续安装使用的,将按不诚信经营记入驾驶员档案,并列入量化考评。”
该《通知》中还明文规定,下一步深圳市客运管理局还将联合执法支队进行专项整治,如果发现有驾驶员继续使用手机软件议价或者调课,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处理,企业管理不力也将予以行业通报批评。
使用者说
方便的哥,更方便市民出行
笔者了解到,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这一的士召车软件在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都广泛发展起来,其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功能,可以将乘客的打车需求迅速显示在最近的空载出租车司机的手机终端上,而的士司机则可以通过点击手机确认收到叫车信息,从而实现的哥载客和乘客用车之间的对接。
这种软件在北京、上海启用后受到了很多的哥和乘客的欢迎,并且直到现在,北京、上海都暂未对这种软件明确“叫停”,但北京则明确不允许通过此类软件“加价叫车”。
笔者昨日也就的士召车软件被叫停一事采访了部分的哥和市民。的士司机宋师傅告诉笔者,他周围的的哥中有近200人此前都安装了召车软件,“差不多身边1/3的同事都安装了这一软件,的哥对于这种软件还是普遍欢迎的,因为深圳的统一电召平台这么多年还没有建立起来,而有了这种软件就可以既方便的哥又方便乘客,特别是乘客能够更方便地打到车”。
宋师傅向笔者提到,对于官方为何“叫停"”,他有听到“召车软件会存在不正当竞争”的说法。对此,宋师傅表示,这根本不存在,“在现在全市没有统一电召的士平台的情况下,各个出租车公司目前各自运作电召平台不是同样存在不正当竞争?只要大家都装上这种软件,也就没什么不正当竞争了”。
宋师傅认为,这类软件得以在深圳的哥和市民中受到广泛欢迎,主要原因就是深圳官方统一的电召的士平台迟迟没有出来。
官方回应
召车软件“绕开”了政府部门监管
对此,笔者昨日向市交委求证。市交委表示,手机召车软件在出租汽车行业提供应用服务,为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出租车行业提升服务带来了积极促进作用,该委“一直欢迎和鼓励交通运输行业通过研究应用新兴技术来提升服务,这符合行业智能化发展方向”。
但对于为何“叫停”这些手机召车软件,该委表示,根据客运管理局前期调查情况,目前有多款手机召车软件在深圳出租车行业运用,但这些软件功能设置和技术运用不够成熟,给行业监管带来了问题。
该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现在市场上的手机召车软件“绕开”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如缺乏驾驶员的注册准入认证,“这样乘客不知道叫来的是一辆出租车还是黑车”;如果都采用手机终端,的哥操作手机会不会有安全隐患;如发生投诉和争议,政府很难判定责任并进行处理,等等。
对于用手机操作是否会对行车造成安全隐患?有的哥向笔者表示,现在这些软件很智能化,一般只需要的哥简单点击即可完成操作,因此不会影响行车安全。而市民则向笔者表示,除非的士司机一下子装了多款软件,在多个终端上操作,否则一台手机应该问题不大,但其认为一旦车辆已载客,的哥就不应再使用这一软件了。
市民质疑
APP软件接入官方平台即可使用?
此外,市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深圳经济特区出租小汽车管理条例》,出租车运价实行政府定价,禁止经营者和驾驶员以任何方式向乘客超收租费,而很多召车软件则提供加价议价功能,这明显影响了出租车行业运价体系和营运秩序,因此“目前市场上这些不符合标准和管理要求的召车软件都不允许使用”。
该委官方回应表示,根据《广东省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规定,出租车服务设施配置必须符合管理部门规定。因此,交通主管部门依法对手机召车软件在出租车行业中的应用进行监管和规范,以维护乘客和驾驶员的合法利益。
该委这名负责人还向记者透露,目前深圳市交委正在研究和制订手机软件等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接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市交委还将建设实体运营的平台,这一平台将包括电召的士和手机软件的接入功能,“届时各款召车软件可在满足标准和要求后统一与这一平台对接,提供给市民使用”。
对此,有市民则质疑表示,召车软件有很多优势,其为司机和乘客都带来便利也提高了打车效率,其在深圳的普及也是由于官方电召平台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市民的需求,“市场现在自发解决了这种需求,为什么官方又不让用,还要等官方的标准出来才能用,凭什么?”。也有网友表示,市场经济下,企业提供服务,为什么一定要政府推出平台后通过它才可以,而北京官方则没有要求这类软件一定要通过其官方平台接入才能使用。
此外,市交委表示,经过调研无锡、苏州、上海等城市经验,该委将优化电召平台建设模式,并将加快推进建设。这名负责人表示,“这一平台将在年内做完”,欢迎有经验、有实力的手机软件运营商和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出租车智能化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出行服务。
■他山之石
北京:允许合理使用 召车不许加价
在北京,近两年就出现了这一类召车软件,而由于近期北京“打车难”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一类软件越发受到了不少乘客和的哥的欢迎,据某款软件商透露,其APP在北京推出的前两月就有超过3万用户使用。
在这种背景下,5月北京宣布将出台《北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管理试行办法》,并在6月起实施。其中规定,北京将建统一特服号码调度平台,提供24小时电话约车、网络约车、手机约车等电召服务。同时,为提高出租车司机应召的积极性,北京还将提高电召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除了调整电话叫车收费标准,出租汽车调度中心和出租汽车企业还将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将电召服务质量纳入内部考核体系。调度中心将与出租汽车企业配合,建立电召服务保障车队,对无应答的业务启动指派任务流程,确保预约乘客用上车。
据介绍,北京市交通委还将整合全市出租车调度资源,推出一个智能手机客户端,涵盖全市6.6万辆出租车信息。市民通过客户端可以查询到所在位置周围的空车信息,并可向空车发出信息,也可以点击“我要打车”,司机接活儿后就会主动联系乘客。同时,官方表示,这个平台将来会由企业运作,而且是通过竞争完成,一些用户不多的软件自然会退出市场。
而对于目前市场上盛行的打车软件,北京市交通委新闻发言人李晓松表示,政府支持企业合理、合法地开发高科技产品去缓解“打车难”,但是“不允许加价召车的行为”。
南方日报记者 曲广宁 通讯员 王勇建
(来源:南方日报)